正文

华人区的孩子王

路是无限宽广:吕良伟自传 作者:吕良伟


堤岸是一个华人聚居区,因为居民大多是华侨,所以中文基本上也算是一种通行语言,用中文在交流上并不存在什么障碍,而越南语我也说得不错。所以那时在堤岸一带,我每天带着一大帮小孩子在大街小巷打打闹闹,简直就是个孩子王。

那个时候,人还小,就知道贪玩。为了树立自己的老大形象,也经常从父亲的百货店里偷偷拿出糖果分给小朋友们吃。虽说父亲那间百货店不大,但那时简直就是我的天堂,因为它使我变成了堤岸一带最最幸福的孩子。

其实从记事起,我就在百货店里钻来钻去,和哥哥姐姐捉迷藏、玩游戏。当然,让我们几个流连忘返的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店里那些好吃的零食和好玩的玩具,糖果、饼干、黄菊……虽然现在想来并不见得怎么丰富,对当时的我来说却完全可以用应有尽有来形容了。

父亲允许我们待在店里无异于老猫枕咸鱼,趁父亲招呼顾客或是稍不留神,我随手拿起一个糖果塞进嘴里或揣进口袋里是常有的事,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很刺激。而好脾气的父亲并没有刻意约束过孩子的贪嘴,对我们的小偷小摸向来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多只是虚张声势着斥责一句,可我们从那斥责的口气中,听出更多的似乎却是爱抚。那时候我根本不理解父亲打拼养家的艰辛,也无从体谅父亲的苦衷,更不会考虑那间百货店就是我们一家老小的衣食父母,我们的吃穿住用都要从它的收入中索取。那时候真是太单纯了,一天到晚就知道疯玩。如果不是年长以后逐渐产生的负疚感,我自我感觉自己的童年还是很幸福的。小孩子嘛,有得吃,有得玩,不用担心被长辈训斥,也不用像成年人一样出去打拼赚钱,这大概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幸福生活了。

回忆这件事情很奇怪,有些时候你以为自己记住了所有,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包括当时发生的一切,可是真要细心拼接起来,你会很灰心地发现,过去的那些似水流年已经支离破碎成了一些模糊的影子,就像湄公河夕阳返照下的点点粼光,除非有一件事,或一个人、一个具体的场景,甚至是路人不经意的一个招呼,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突然冲开你记忆的闸门,和你的心灵激烈碰撞,你才有可能穿越时空隧道,一下子回到过去的青葱岁月。

我现在就很遗憾,那间给我无数甜蜜和快乐回忆的百货店早已不在,那个虽不太富足但却温馨的家也早就面目全非。自六岁时搬家走后,我就几乎再没回过那个地方。四十多年后留给我的唯一记忆,就是家的对面有一个中药铺,药铺的门口长年累月放着一条干蛇,从来没有坏掉过,每次都是那副张牙舞爪的狰狞面目。我怕蛇,所以从来都不敢直接回到家里,总是要远远的兜一个大圈。说来好笑,我到现在都没有弄明白,到底是我先怕蛇后有那条蛇,还是因为那条蛇我才开始怕蛇。

人总是要长大的,童年再美好,毕竟只是人生旅途中很短暂的一段。渐渐地,我就到了上学的年龄,华人社区的父辈们一般都还秉承着“诗书继世长”的传统儒家理念,盼望着儿女成龙成凤,因而都会抓紧孩子的学习问题。可我父亲仿佛从来没有这么想过,他从来没有对对我提出过严格的学习方面的要求,一直是听之任之。印象中,我因为学习而受到的训斥一次也不曾有过。我开始也很不理解,直到近些年也做了人父,开始和孩子打交道,我才有些明白他的那种当时看似独特的教育方式还是很符合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就是说,起初一切完全任由孩子自己去摸索、去把握,前提当然是孩子不能做坏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漠不关心,一旦发现孩子对某方面表示兴趣,父亲一定要第一个表示鼓励并给予支持,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创造尽可能大的学习空间;因为这种朦朦胧胧的兴趣很可能会预示着孩子以后的择业方向。

父亲对我们几个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是完全自由宽松的,只在他认为适当的时候才予以必要的启发鼓励。这应该和他的性情有关,他性格开朗,为人正派,在外乡打拼的时间久了,又有点随遇而安的感觉。做生意的人,最讲究的就是“和气生财”,记得父亲不只一次告诉我,在外乡做生意,中国人一定要相互团结,大家都和和气气,才有的得发展,才可以长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