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安家在市区还是郊区?(1)

一个人的老后 作者:(日)上野千鹤子


从上述数据来看,银发族专属的老年公寓大致分为“都市型”与“郊区型”,哪一种是最适当的选择,因人而异,最好能事先进行各种评估。

身在田园又不失都市便利

田园生活之美在于新鲜的空气和水,舒缓身心的自然环境是无可替代的享受。那么,接下来的判断基准便是人际关系和照护资源。

在人际关系上,如“朋友村”所处的地点,入住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偏向闭锁式,因为离市区较远也少有访客,所以住在这里的人必须向外扩展人际关系。

由于所有入住者对当地居民而言,都属于“新邻居”,与地方的交流自然显得较为生疏。也许是意识到这一点,“朋友村”的入住者会借着在河边散步的机会,试着与当地居民打成一片。

此外,始终过着农村生活的当地居民,和一直在都市工作的单身女性,不论是生活方式或价值观,自然都会有所差异。但只要试着抛弃地域意识,便能让彼此之间的关系与互动更趋和谐。

像“朋友村”这种有四十二户集合住宅的居住空间,多半有充分的人际交流机会,因此“朋友村”设有对外联系委员会、活动委员会等组织,以促进入住者的交流与活动。

此外,因为小西绫女士的口头禅是“了解”,交谊厅便命名为“了解会馆”,不定期邀请来宾、举办各种活动,还设有访客专用客房,以便和来自都市的朋友们进行更良好的互动。

当然,想来参观、考察“朋友村”的人亦是络绎不绝。也有不少年轻人十分羡慕驹泽女士和居住在这里的银发族,能安住在远离都市的环境,却还保有部分都市风格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和纯粹过着田园生活的情况并不相同,不但可以享受大自然的洗礼,还能维持都市生活风格,且无须刻意融入当地的生活方式,对于单身者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尽享轻松的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都市型集合住宅的好处就是外出方便,访客也能轻松造访,人际关系不受局限,就算小区不办促进入住者情感交流的团体活动,只要多利用当地的各种文化设施和市民活动即可;而且还能随时轻松地看场表演或电影,充分享受市区的各种文化资源,无须勉强自己和不喜欢的人来往,也不必非得勉强邀约志趣不合的人参加聚会。

针对九州岛某都市型老人公寓(有中庭和气派交谊厅等公共空间)的生活,曾进行过一项调查。这座老人公寓的入住者几乎不使用交谊厅,反而常出借给附近居民举办各种活动,而且通常只有一两位入住者参加。反正都已经住在这里了,也不必非得参与这里举办的活动,也许这里的入住者认为一起住的人,和一起玩、一起工作的人,还是不同的群体会比较好吧。

其实,许多市区居民早已默默落实这个观念。一起在公司工作的同事,下班后就不再接触,私下的休闲活动也只找公司以外的人一起参与。因为越来越多人有这个观念,所以公司内部举办的活动、员工旅行等,才会越来越乏人问津。正因为少有员工主动参与这类活动,公司才得用半强迫的方式“规定”员工参与。虽然建筑师认为公共空间是促进沟通的要素,但事实上都市生活的沟通方式有着更复杂的因素。也许有些人认为,不管工作、生活、玩乐还是例行活动,若都是和固定一群人共同参与,能唤回过去人与人之间紧密的关系和情感,但这样的想法却得不到大多数都市居民的共鸣。因此,兴建集合住宅不只是考虑建筑物本身,地点也是一项必须慎重思考的要素。

郊区的照护难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