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我要我的专属小窝(1)

一个人的老后 作者:(日)上野千鹤子


维吉尼亚·吴尔芙(Virginia Woolf)在其著作《自己的房间》⑩里提到,年收入五百英镑和一个“自己的房间”,是女性自立的必要条件。虽然这已是1929年提出的观念,但直到现在还是不变的真理。

第一次拥有自己专属的房间;夫妇各自窝在自己的房间,读着自己喜欢的书直到天明,是多么令人放松。还记得小时候初次拥有自己的房间时那种兴奋的感受吗?更何况时下的情侣、夫妻,应该大都是从小开始,就拥有自己的专属房间,想必对拥有专属小窝的自在感特别怀念。

我想,一旦习惯有自己的房间,便很难适应和别人一起打通铺的生活方式。虽说过去的日本社会都习惯于一家老小共处一室的生活模式,但近年来风气一变,大多数人从小就拥有自己的房间,很少有大家挤在一起打通铺睡觉的经验。

这些从小就有专属房间的年轻情侣,不少人在婚后还是分房睡;有些人不管关系再怎么亲密,还是不习惯和别人同床共枕。而结婚多年的夫妇分房睡,感情也不见得会受影响。

一旦习惯某个生活空间后,只要些许变化,身体都能敏锐地察觉到。几房几厅的房屋格局是日本战后住宅的基本架构,有些建筑师认为这是表现家庭关系的一种概念,同样地,习惯拥有自己房间的孩子,自然很难接受通铺文化。

共处一室才是幸福?

三好春树先生是知名物理治疗师,对于新形态的特别照护方式多有批评。他反对特别照护老人之家以单人房为原则,施行小单元照护方式(unitcare),认为日本银发族不需要住单人房,对他们而言,和大家共处一室的感觉才是真正的幸福。

仔细阅读三好先生的著作,才了解十分反对厚生劳动省强制推动“单元照护”制度的他,认为老人家有权利选择住单人房或多人房。但既然如此,就不该一味批评“单元照护”制度的缺失,而要清楚说明自己反对的是“不该强制推行单元照护”的做法,才不致让人有所误会。

“单元照护”制度的出发点,是将老人照护中心视为“生活场所”,而非“疗养中心”,既然是生活场所,就应以单人房为原则。而将这种约莫以十间单人房为单位,共享客厅等公共空间的生活方式,由福利先进国家引进日本的人,就是已故建筑师外山义先生。

三好先生感叹:“所以我说现代人真是缺乏主见,只会一味仿效欧美。”并且对此制度甚为不满。

虽说如此,但毕竟时势所趋,这已是无可避免的发展方向。日本社会西化已超过百年,使用西式桌椅生活也达半世纪之久,绝大部分的人都很难再回到房间铺着榻榻米、一家老小围坐在矮饭桌前用餐的生活方式。矮饭桌的历史,可说是大正时期都市居家文化特色之一。大正之前的日本人都是围着地炉用餐,都市商家则是各自正坐于自己的餐点前用餐,所以那时代的孩子都很遵守用餐礼仪。正座也许是日本人特殊的身体技法,也是一种自虐式趣味。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身体感觉,我们都必须清楚认知,一个人的习惯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的。

银发族也有隐私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