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的崛起
在法国,在六月起义以后,制宪议会(以及事实上作为独裁者的卡芬雅克将军)便着手拟定一部共和宪法草案。鉴于骚乱刚刚过去,它决定,由成年男子普选产生的总统应拥有强大的行政权力;还决定,在完全拟定宪法的其他条文以前,就立即选出总统。当时有四个总统候选人:拉马丁、卡芬雅克、赖德律—洛兰与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拉马丁主张成立一个带有某些含糊不清的道德的和理想主义的共和国;卡芬雅克则主张成立一个有纪律有秩序的共和国;赖德律—洛兰的主张是成立一个略受遏制的社会思想的共和国;而波拿巴的主张却并不很明确。然而,1848年12月,他却以540万压倒优势的选票当选;卡芬雅克仅获150万张票;赖德律—洛兰,37万张票;拉马丁,万张票。
这样,第二个拿破仑便开始踏上了欧洲的舞台。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生于1808年,是伟大的拿破仑一世的侄儿。当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路易·波拿巴是荷兰的国王。当拿破仑一世的儿子于1832年去世时,路易·拿破仑便开始在波拿巴家族里处于领导地位。他决心恢复帝国的光荣。1836年和1840年,他同一小群同伙先后在斯特拉斯堡和布洛涅试图夺取政权,这就是20世纪所说的暴动。这两次暴动都可笑地失败了。他被押到哈姆要塞,受到终身监禁。但到1846年,他装扮成一个石匠,大模大样地走出监禁场所,逃之夭夭。他曾表现出先进的社会和政治思想。他写过两本书,一本叫《拿破仑思想》,声称他的有名的叔父是被反动势力所歪曲和挫败了的。另一本书叫《贫穷的消灭》,其内容如同当时出版的其他许多小册子一样,带有反资本主义的内容。但是,他并不是“无政府主义者”的朋友。1848年春,当他还在英国避难时,曾经充当威灵顿公爵的临时警察,反对宪章派的宣传鼓动。不久,他回到法国。在六月起义和起义失败后的迫害活动中,他都没有卷入,因而被认为是老百姓的朋友,同时又是维护秩序的信仰者;而且他的名字叫做拿破仑·波拿巴。
20年来,飓风掀起的巨浪曾激荡着人们的心灵。关于拿破仑的传说到处在流传。在农民的村舍里到处挂起了过去皇帝的照片,农民们喜悦地设想,是拿破仑曾经给予他们自由的土地所有权。1836年凯旋门的建成,更使人们怀念起帝国时期的光荣。1840年,人们从圣赫勒拿岛把皇帝的遗骨运回巴黎,庄严地把它移葬在塞纳河岸边的荣誉军人院。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政府掌握在少数人的国家里发生的,而大多数人除了在革命中获得的一点经验以外,缺乏政治经验或者政治辨别力。1848年,当千百万人有生以来头一次突然地被召去投票选举总统时,波拿巴的名字是他们一向不断听到的唯一的名字。一个老农这样说道:“我怎么不应该投这位先生一票呢?我是在莫斯科冻僵过鼻子的人。”
这样,路易·拿破仑亲王便以压倒性的人民拥戴而成为第二共和国总统。在选举中,只有一个军事指挥官是他软弱无力的对手。不久,他便看出了风向。1849年5月,制宪议会自动宣告解散,而代之以新宪法中所规定的立法议会。尽管新的立法议会是根据新的共和国宪法的条款成立,而且是由成年男子普选出来的,但是对于共和国来说,它是一个陌生的议会。在立法议会中,有200名(中议的三分之二)新选出来的第二共和国的代表,实际上属君主派,不过他们又分为势不两立的两大派:一是拥护查理十世路线的正统派;另一是拥护路 易·菲利普的奥尔良派。有三分之一的代表自称为共和派;而其中,约有180名属于这种或那种的社会主义者,只有约70名代表属于“政治”共和派(或者老式的共和派)。对于后者来说,主要的争论并不在于社会结构本身,而是政府结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