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年的奥地利帝国
在184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帝国(首都设于维也纳),是除了俄国以外人口最多的欧洲国家。它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帝国境内三个较大的地区,即奥地利、波希米亚与匈牙利,大约分属12个不同的民族或语族:德国人、捷克人、马扎尔人、波兰人、乌克兰人(或罗塞尼亚人)、斯洛伐克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达尔马提亚人、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见地图)。在帝国的某些地区,各民族分别聚居;但在许多地区,则是两个或者更多的民族杂居,村与村甚至户与户之间,语言都不相同。这种情况在西欧是完全不为人们所了解的。 德意志人是人口最多的民族。他们占据了整个奥地利本土、波希米亚相当大的一部分土地,以及散布在匈牙利领土上的孤立小块地区。捷克人占有波希米亚以及邻近的摩拉维亚地区。马扎尔人属于匈牙利王国历史上的统治集团,该国还包括其他民族,其中人数很多的是斯拉夫人。奥地利帝国还占有意大利两个最先进的地区——威尼斯(首都威尼斯城)和伦巴第(主要城市是米兰)。
帝国的捷克人、波兰人、乌克兰人(罗塞尼亚人)、斯洛伐克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达尔马提亚人都属于斯拉夫人,就是说,他们的语言都互有联系,并且也同俄语的几种形式有关。马扎尔人或者罗马尼亚人则不属于斯拉夫人。马扎尔人的民族情感上升,他们以本族语言在欧洲独一无二而自豪;而罗马尼亚人则自豪于他们语言与“西方”拉丁民族有关。罗马尼亚人、马扎尔人和德意志人形成一个人口稠密的地带,而将南方斯拉夫人与北方斯拉夫人分离开来。帝国内民族代表了欧洲的各个文化层次。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统治的维也纳认为,除巴黎以外,无其他城市可以与之匹敌。米兰成了巨大的商业中心。波希米亚老早就拥有重要的纺织工业,并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机械化。但大约与此同时,在南部200英里的克罗地亚,一个知识分子曾经提到,他有生以来看到的第一部蒸汽机,是印在从曼彻斯特进口的一块棉织手帕的图画。
这样,按照70年之后(即1918年)所确定的政治疆界,以维也纳为统治中心的帝国的范围,包括全部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以及与波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意大利相邻近的部分地区。但是,维也纳的政治权威却远达帝国疆界以外的地区。从1815年开始,奥地利便是德意志邦联中最有影响的成员国,因为普鲁士在这些年里对哈布斯堡王朝采取尊重态度。维也纳对整个德国的影响见于许多方面,如我们在上一章提及的,梅特涅镇压性的卡尔斯巴德法令的制定和实施。同时,它还影响到整个意大利。伦巴第与威尼斯都是奥地利帝国的组成部分。托斯卡纳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大公爵控制。那不勒斯或两西西里王国(包括罗马以南的意大利全部土地),实际上成为维也纳的保护国。至少在1846年以前,罗马教皇诸国在政治上以维也纳为领导。1846年,红衣主教团(即罗马教皇的枢密院)选出一个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教皇庇护九世。梅特涅承认,这是他没有料到的一个意外事件。在整个意大利,只有一个国家是由意大利本地的王朝统治,并且企图坚持独立的政策,这就是隐藏在西北角的都灵周围的撒丁王国(亦称萨伏依或皮埃蒙特)。梅特涅曾经冷冷地说过,意大利只不过是一个“地理概念”,一个地区的名字。他大概还说过,波兰甚至德国也是一样的,尽管德国已经软弱无力地加入了1815年成立的德意志同盟——一个松散的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