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欧洲的各种“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2)

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作者:(美)R.R.帕尔默


“实证主义”是另一个用来描述新态度的术语。它源出于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早在1830年,孔德便发表了他的多卷集《实证哲学》,直到50年代还在继续编写中。他认为,人类历史经历了连续的三个阶段,即神学阶段、玄学阶段和科学阶段。在他看来,法国革命(包括1789年和1848年的革命)曾经吃过的苦头,是过分地相信玄学的抽象概念、空洞的词语以及无法检验的自命不凡的原则。那些为社会的改良而工作的人们,必须严格地接受科学的观点。孔德详细地划分了科学的等级,认为最高级的科学应是社会的科学。为此,他创造了“社会学”这一术语。这门新科学依据对众多客观事实的观察,以发现促进社会进步的广泛的科学规律。孔德本人及其最亲近的门徒,曾设想出一门最终的人类宗教学。这门学科去掉了古代神学和玄学的影响,会为创立未来更美好的世界奠定基础。不过,一般说来,“实证主义”更多地是指坚持可证实的事实,避开痴心妄想,怀疑各种设想,以及抛弃各种不能证实的判断。从广义看,实证主义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就其要求观察事实和检验思想来说,就其渴望对人有用来说,是对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在政治方面对现实主义的新的强调,是德语中的“现实政治”(Realpolitik)。在国内事务方面,这种学说就是要人民放弃诸如造成1848年失败的那些乌托邦空想,而满足于上帝赐予的一个有秩序的、诚实的与勤勉的政府。对激进派来说,现实政治就意味着人民不应该设想新社会会产生于德行与正义之爱,同时社会改革者一定要诉诸各种政治方法——权力和深思熟虑。在国际事务中,现实政治就是说,指导政府行动的原则不应该是意识形态,或者什么“天然的”敌人或“天然的”盟友的体系,或者什么保卫或促进任何特殊的世界观点的愿望。它们应该遵循实际的或战略的利益,面对所碰到的事实和情况,组成可能有利于自己的同盟,而不管伦理学说与道德顾虑,以及运用各种实际的手段去达到目的。在1848年以前,人们对于表示和平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愿望并不感到羞耻;如今,同样的一拨人把这些愿望视为愚蠢的思想而不予考虑。自从拿破仑被推翻以来,各国政府曾经成功地设法避免战争,而在19世纪50年代,战争有时则明显地被视为达到某种目的所必须采取的一种手段。战争并不是特别光彩的事情,它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是政治家们手中的一种工具罢了。尽管“现实政治”是用德语来表现的,著名的德国首相俾斯麦又曾经是现实政治最著名的实践者,但是它的存在决不仅限于德国本身。另外两个各有自己特色的坚忍不拔的思想家,是卡尔·马克思和路易·拿破仑·波拿巴。

早期的马克思主义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都属于1848年受挫折的革命者。马克思是普鲁士莱茵兰一个律师的儿子。他曾经在德国几所大学攻读法律和哲学,并在1841年获得博士学位。马克思并没有找到大学教职,而是和激进的德国知识分子有联系,为一些左翼刊物撰写文章,并且不久以后,和其他一些想在现代革命的历史策源地发行哲学出版物的德国人一道移居巴黎。恩格斯(1820—1893年)是一个富裕的德国纺织厂厂主的儿子,其父亲在曼彻斯特开设一家纺织工厂,年青的恩格斯曾去该厂学过经营业务。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见,从此,他们便在思想上和写作上进行合作,一直保持了40年之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