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6个月宝宝护理课堂(1)

婴幼儿护理必备大百科 作者:戴耀华


宝宝本月体能发育对照表

日常护理必修课

选择合适的鞋

从理论上讲,这个月的宝宝还不会走路,光脚是最好的。但由于此时的宝宝活动能力逐步加强,特别是脚部的活动,如蹬腿、踢腿等动作比以前明显增多,为了避免宝宝脚部皮肤的摩擦,保护娇嫩的脚趾甲,给宝宝准备一双合适的鞋还是很必要的。

所谓合适的鞋,首先应根据宝宝不会走路的特点考虑,选择用透气的真皮或布等材质制成的,鞋要轻便,鞋底要柔软富有弹性,最好是用手隔着鞋底都摸得到宝宝的脚趾。那些用塑胶材料制成的,或者有坚硬外壳的皮鞋都是不适合的。宝宝的鞋也要适当宽松一些。买鞋时,妈妈或爸爸可以用拇指压压,鞋的长度要以宝宝最长的脚趾和鞋尖保留拇指的宽度为宜。鞋的宽度应以脚部最宽的部分能够稍加挤压为宜,如果尚能挤压,宽度就足够了。为了给宝宝的小脚丫留下发育的空间,妈妈或爸爸千万不要给宝宝穿太小、太紧的鞋子。

选择宽松的衣服

由于这个月龄的宝宝生长发育比较迅速,不仅活动量比以前有了明显增大,而且活动范围和幅度都比以前大大增强,所以妈妈在为宝宝准备衣服时,一定要以宽松为主,款式设计要宽松些,如果整体设计太紧,将会影响宝宝正常发育,如果领口或袖口过紧,也会妨碍宝宝的活动和呼吸。同时,衣服的袖子或裤腿也不能过长,否则也会妨碍宝宝的手脚活动。这个月的宝宝由于喂食、流口水等原因,常常弄湿、弄脏衣服,这就需要经常换洗,所以妈妈要多为宝宝准备几套衣服。此外,如果口水太多时,要给宝宝戴个吸水性较强的围嘴,这样既方便又好洗。

牙齿萌出是正常现象

大多数的宝宝,到了第6个月就可能萌出第一对牙齿了。当然,由于宝宝有个体差异,出牙早的宝宝从第4个月就可能萌出第一对牙,而出牙晚的宝宝可以晚到第10个月甚至1岁。由于佝偻病、营养不良、呆小症等疾病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牙延缓或牙质欠佳。因此,要随时观察宝宝的出牙时间以及牙齿健康状况。

牙齿的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多数宝宝没有什么特别的不适。但也有一些宝宝,可能会出现暂时性流口水增多、睡眠不安、哭闹,还有些宝宝烦躁不安甚至出现低热等现象,这些都是宝宝出牙时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一般也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在牙齿萌出后就会好转或消失,所以妈妈和爸爸不要过分担忧。

保护乳牙的方法

从宝宝开始萌出第一对乳牙开始,父母就要特别注意宝宝乳牙的护理。

第一,父母应该适当给宝宝吃一些如苹果、梨、面包干、饼干等食物,也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有韧性的安慰奶嘴,让宝宝咬嚼以刺激牙龈,使乳牙便于穿透牙龈黏膜而迅速萌出。

第二,要给宝宝供给适量的营养物质。适量补充钙质、磷、氟、矿物质及维生素,特别是有助于维持牙床健康的维生素C。最好能限制含糖量多的食物,一天只能吃1~2次,而且最好是在进餐时与其他食物一起进食,以减少龋齿的诱发因素。同时,也要吃一些易消化又稍硬的食物,以促进乳牙的生长。

第三,要从宝宝第一对乳牙萌出开始,餐后和睡前适当饮些白开水以清洁口腔,或用温开水漱口。此外,还要带宝宝晒晒太阳,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传染性疾病。

第四,要训练宝宝正确使用口杯,因为宝宝开始长牙后,使用奶瓶会使奶水渗透到牙齿根部,容易引起发炎或病变。训练时,可首先给宝宝一个空塑料杯,让宝宝先熟悉一下,再往杯中加入些清水或牛奶。训练宝宝正确使用口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父母应当耐心细致,持之以恒。

第五,还应随时纠正宝宝吸吮手指、含奶或含饭在口中入睡等不良习惯,以保证宝宝的乳牙出齐出好。

预防传染性疾病

由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妈妈通过胎盘向宝宝输送了足量的抗感染免疫球蛋白,加之母乳含有的大量免疫因子,使出生后的宝宝安全地度过了生命中脆弱的最初阶段,所以6个月以内的宝宝很少生病。

但是,到了6个月以后,宝宝从妈妈那里带来的抗感染物质,因分解代谢逐渐下降以至全部消失,再加上此时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没发育成熟,免疫力较低,因此就开始变得比以前爱生病了。

宝宝最容易患各种传染病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其他感染性疾病,尤其常见的是感冒、发烧和腹泻等。所以,预防传染病和各种感染性疾病,就成了此时父母在宝宝日常护理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应对麻疹的方法

6个月宝宝的麻疹,几乎都是被其他患儿传染而来的。此时出的疹子,与稍大一些的宝宝们有所不同,如果不仔细观察,一时还发现不了。宝宝的疹子如果是淡红的,且数量很少时,父母就要每天注意仔细观察。一般来说,如果妈妈对麻疹的免疫力弱,那么宝宝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消失得就快,因而麻疹症状也就会稍重一些。一般发热要持续1天半,疹子也出得多一些。但超不过两天就会消失,不会像大宝宝那样出麻疹后留下茶褐色的斑痕,也不会因咳嗽受罪,或留下肺炎等后遗症。

总的来说,6个月之内宝宝出的麻疹,比起一般人的麻疹症状要轻得多。而且在6个月之内得过麻疹的婴儿,因体内已具有对麻疹的免疫力,一生都不会再感染上麻疹。

护理办法是,宝宝患上麻疹时,除了适当地控制宝宝洗澡和外出玩耍以外,不需要其他的特殊护理,但应注意不要传染给其他宝宝。如果情况严重,要及时就医治疗。

警惕中耳炎和耳垢湿软

6个月的宝宝白白嫩嫩、胖乎乎的实在可爱。由于宝宝的头部已经能够直立了,所以父母才有机会看清楚宝宝耳朵里面的状况。如果发现宝宝的耳垢不是很干爽,而是呈米黄色并粘在耳朵上,妈妈就会担心宝宝是否患了中耳炎。其实,还有一种情况叫做耳垢湿软,中耳炎和耳垢湿软是有区别的。

患中耳炎时,宝宝的耳道外口处会因流出的分泌物而湿润,但两侧耳朵同时流出分泌物的情况很少见。并且,流出分泌物之前宝宝多少会有一点儿发热,出现夜里痛得不能入睡等症状。

而天生的耳垢湿软一般不会是一侧的。耳垢湿软大概是因为耳孔内的脂肪腺分泌异常,不是疾病。一般来说,肌肤白嫩的宝宝比较多见。宝宝的耳垢特别软时,有时会自己流出来,妈妈可用脱脂棉小心地擦干耳道口处,但千万不可用带尖的东西去掏宝宝的耳朵,以免碰伤耳朵引起外耳炎。一般有耳垢湿软的宝宝长大以后也仍然如此,只是分泌的量会有所减少而已。

宝宝的排便规律

宝宝到了第6个月,大小便也比以前有规律了。一般来讲,大多数的宝宝每天排便1~2次,而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排便次数相对多一些,有的宝宝每天多达4~5次。

当然,由于宝宝的小便间隔时间比较长了,掌握宝宝小便规律之后,妈妈或爸爸可以定时给宝宝把尿。

对于那些便秘型的宝宝,排便次数就不那么正常了,有的甚至要2天才能排出大便。一般来讲,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宝宝开始吃断乳食品,摄入的含纤维多的食物相对较少,所以可以适当给宝宝吃一些水果或酸奶。

宝宝夜哭的原因

有些6个月左右的宝宝,每到晚上就哭闹不止,过去一些老人把这种宝宝称为“夜哭郎”。宝宝之所以出现这种夜啼现象,有以下几种原因:

白天兴奋过度,或者白天受到了惊吓,在夜里可能又梦到这些东西,所以害怕得大哭起来。父母今后要注意,尽量使宝宝少受刺激和惊吓,多多给予爱抚。

由于母乳不足,没有及时给宝宝添加牛奶和辅食,宝宝因夜里肚子饿了而“夜啼”,对于这种“夜啼”宝宝,只要调整好宝宝的饮食量和饮食时间,如在临睡前除了吃母乳外再添加一些牛奶或米粉,或者在半夜再喂1次奶,宝宝吃饱了,自然就不“夜啼”了。

室内温度过高、太闷、宝宝的被子又盖得太厚,还有蚊虫叮咬都会引起宝宝的“夜啼”。

父母要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及时给予解决,宝宝自然就不会“夜啼”了。

喂养知识必修课

宝宝每日的饮食需求

6个月时的宝宝,一天的主食仍是母乳或其他乳制品。父母每天仍需给宝宝喂奶3~4次,如果是喂牛奶,全天总量不应少于600毫升。晚餐可逐渐以辅食为主,并循序渐进地增加辅食品种。此期间辅食添加品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添加固体食物。如粥、面条、小馄饨、烤馒头片、饼干、瓜果片等,以促进牙齿的生长并锻炼咀嚼吞咽能力,还可让宝宝自己拿着吃,可以锻炼手的技能。

添加杂粮。可让宝宝吃一些玉米面、小米等杂粮做的粥。杂粮的某些营养素含量较高,有益于宝宝的健康生长。

增加动物性食物的量和品种。如可以给宝宝吃整只鸡蛋,还可以增添肉松、肉末等。为使宝宝的营养均衡,每天的饮食要有五大类,即母乳、牛乳或配方奶等乳类;粮食类;肉、蛋、豆制品类;蔬菜、水果类及油类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