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经济变革甚至教育方式的改变,都在削弱男孩的男性本质。许多男孩认为他们前途黯?,在压力和失败面前,自尊心、积极性跌入了谷底,普遍变得脆弱了。
教子个案
陈杰自从上初中后,时常觉得很绝望,就更加沉默了。陈杰的表妹苏珊和他同龄,每次家庭聚会,大家都会夸她成绩好,各方面表现优异,同时,会批评陈杰不认真学习,经常泡网吧,还和人打架。陈杰一看到表妹,就十分苦恼。
陈杰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他也很用心地学习,可就是赶不上苏珊。现在,班上的女生都一个比一个厉害,老师也总夸她们。陈杰喜欢运动,一下课就去打篮球。他的篮球虽然打得很棒,可是一遇到诗歌赛、摄影大赛、模型大赛等,大家的关注点马上就转移了。只有在这种比赛中表现优异,才能被人欣赏,而篮球太平常了。
陈杰是个自尊心很强的男孩,可他总发现自己处境艰难。他竭尽全力,可还是离成功遥远,不受到老师和家人的关注。陈杰在苦恼中迷上了网络,可是马上又被父母家人批判得体无完肤。陈杰认为男子汉应该活得扬眉吐气,可他就是找不到这种感觉。
教育感悟
随着社会的变迁,女性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地位,开始走向经济的独立。职业女性在家庭和工作中都表现得很优秀,减少了对男性的依赖。男孩子发觉自己的处境日益艰难,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社会角色。
男孩有更多的行为问题,例如,各种犯罪;男孩失去了学业上的优势,女性也可以受教育,而且常常表现得更优秀;男孩通过自杀表达绝望的比率,明显高于女性,等等。这些现象都表明,男性气概在男孩心目中,已经渐渐成为一个不现实的梦,他们变得更加脆弱了。
生活条件的提高,男孩被精心保护起来,他们的战场转移到了学业、事业,而这个战场女性也能顺利介入。当男孩在角逐中失利时,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都被伤害了。
男孩与女孩在身体、智力上都有明显不同,他如何长大成人,与社会及家庭给予他们的尊重关系密切。妈妈要允许男孩在善解人意的环境下,发挥自己的男性本能,例如,喜欢冒险、更具破坏性、一意孤行等男性本能。妈妈只有维护男孩的男性自尊,才能让他满意于自己的性别,明确男人意味着什么,具备更稳定的男性自我意识。
男孩有更强烈的自尊,如果男孩本能被伤害、压抑,他们会变得更沮丧、脆弱。
给妈妈的教子建议
◎建议一:满足男孩的精神需求
男孩和其他人一样,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基本需求。男孩也需要各种情感的支撑,比如被爱、被重视、被理解等心理需求,但是男孩不擅长主动索取。女孩可以撒娇,可是男孩不行。那些和女孩一样脆弱和敏感的男孩,总试图摆脱从别人那里索取的欲望和行为,唯恐这会削弱他变得强大、独立的能力,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能力,这正是男孩自尊及脆弱的表现。
因此,如果妈妈不能主动给男孩这些情感支持,他就会感觉被忽略和孤立,开始变得不自信,并因此丧失自尊。许多吸毒、犯罪的男孩,都是由于各种需求没有被满足,让他因此怨愤,而采用这些极端的手段来对抗社会。
◎建议二:明确传达对男孩的爱与支持
妈妈要大声说出对男孩的爱,要经常表示对男孩的理解、支持。妈妈要做一个情绪观察员,及时察觉男孩脆弱的一面,给他人所不可替代的爱与支持。
妈妈一直忙于跟邻居小米聊天,还把小米搂在怀里。儿子彤彤突然从后面狠狠地打了小米一拳,吓了她一跳。她本想责骂他一句,可看到儿子看小米的眼神,妈妈一下子明白了:儿子是嫉妒他的同伴,他也需要妈妈的爱。
妈妈温和地说:“小家伙,快过来,让妈妈抱一抱吧。” 彤彤马上就听话地、幸福地依偎在了妈妈怀里。
男孩常常拐弯抹角地寻求妈妈的爱,他不愿意表现得过于软弱,让人觉察出他们的需要。妈妈不要忽略了给予男孩的爱,而且要直接、明确地给予他,这样男孩才能感觉到支持,感觉到温暖。
◎建议三:认可男孩,即使他有不良行为
男孩常比女孩获得更多训斥,因为他们更加爱动,更爱吵闹,喜欢破坏,容易发生意外事故,而这都与男孩的身体及智力发育有关。妈妈需要认可男孩,即使内心里不喜欢他们的所作所为。妈妈的认可,能够有力地维护男孩的自尊,让他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成长为一个有个性的人。
今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夏明兴奋坏了。他一会儿在沙发上跳来跳去,一会儿又带着一群孩子在床上跳。妈妈看他把床上弄得乱七八糟,心里有些不悦,但没有指责他,知道这样会伤害到他。妈妈还认可地对他的小表弟说:“快去跟哥哥玩,看他玩得多开心。”
每个男孩都需要被妈妈认可、接受,希望做他人眼中的“好孩子”、“成功的孩子”,这是男孩的自尊所在,妈妈要维护他的自尊。如果要指正他的不良言行,应该就事论事,不能攻击男孩的人格及尊严。
◎建议四:做男孩的庇护者
当男孩处境艰难,再也无法忍受了,没有任何力量继续佯装坚强或坚持勇敢时,妈妈要及时挺身而出,给他一个藏身之所,做他最后的庇护者。此时,妈妈要让他放下所有的戒备,完全放松,全身心地接受他、相信他,让他卸去重负,获得休养。
男孩能够被妈妈庇护,是对他自尊的维护。如果男孩经历了极不愉快的事,他请求妈妈原谅,妈妈就应该接受他抛来的橄榄枝,并尽力忘掉整个事情,给孩子最好的心灵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