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刚念了《四书》①。”黛玉又问姊妹读何书,贾母道:“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报道:“宝玉来了。”黛玉心想:“这个宝玉,不知是怎样个惫懒人呢②。”及至进来一看,却是位青年公子: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③,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④;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⑤,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⑥,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⑦;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⑧。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⑨,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嗔视而有情⑩。项上金螭缨络,11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何等眼熟!”12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13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即转身去了。一会再来时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后两种原为《礼记》中的两篇)。宋代朱熹选定并定名《四书》,遂成为元、明、清三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
②惫懒(bèilài备赖)——亦作“惫赖”。涎皮赖脸,令人厌恶。惫:顽劣。懒:厌恶。
③束发嵌宝紫金冠——镶嵌着各种珠宝的紫金束发冠,可以将头发总束于头顶。紫金:指赤铜与黄金的合金。明·曹昭《格古要论·珍宝论·紫金》:“今人用赤铜和黄金为之。然世人未尝见真紫金也。”
④二龙戏珠金抹额——以二龙戏珠为装饰的黄金头箍。二龙戏珠:两条龙共玩一珠的传统吉祥图案。抹额:原指束在额上的头巾。其起源似乎很早。宋·高承《事物纪原·戎容兵械·抹额》引《二仪实录》曰:“禹娶涂山之夕,大风雷电,中有甲卒千人,其不披甲者,以红绡帕抹其头额,云海神来朝。禹问之,对曰:‘此武士之首服也。’秦始皇至海上,有神朝,皆抹额、绯衫、大口袴。侍卫自此抹额,遂为军容之服。”可知原为军人的标志。后普及到一般男子,平民以布巾束发,富人用金箍束发,兼为头饰。
⑤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在大红绸缎面料上以二色金线绣上百蝶穿花图案。箭袖——亦称“箭衣”。是一种窄袖长袍。其袖口呈斜切状,朝手背的袖口长,朝手心的袖口短,便于射箭,故名。其斜袖口又形似马蹄,故又称马蹄袖。后成为一种服式,不射箭的男子也穿。
⑥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tāo滔)——是一种丝腰带,带头以五彩丝线结成花朵结子,花结子下面又有长穗,系在腰上,花结子与穗子就会下垂,以为美观。因仿自宫廷,故称“宫绦”。
⑦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绣有八朵大团花的蓝缎面排穗褂。石青:蓝色。起花八团:缎袍面上绣有八朵圆形大彩花。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其八花位置是:“前后胸各一,左右角各一,前后襟各二。”因八朵大圆绣花均突出缎面,故称“起花”。倭缎:产自日本或仿自日本的缎子均称“倭缎”。排穗褂:衣服下边缘缀有彩穗的褂子。
⑧青缎粉底小朝靴——是一种黑缎面鞋帮白边厚底而尖头的半高筒靴子。朝靴:原为百官上朝时所穿,后来才流行于民间,故名。
⑨鼻如悬胆——鼻子如同悬挂的胆囊。比喻人鼻形美观。
⑩嗔(chēn抻)视——怒目而视。嗔:愤怒,生气。
11项——颈项,脖子。
12“倒像”两句——似有双关之意:一者暗指贾宝玉的化身神瑛侍者在太虚幻境用甘露浇灌林黛玉的化身绛珠仙草;再者隐寓二人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见锺情。下文贾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心里倒像是远别重逢的一般”,其用意同此。
13请安——这里指的是清代一种见面问好的特殊礼仪:男子须在口称“请某某安”的同时,右膝弯曲或跪地(俗称打千);女子则在口称“请某某安”的同时,双手扶左膝,右腿微屈,身体半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