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金殿对策①,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②。唐朝韩翊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都忘了么③?”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意,笑道:“该死,该死!眼前现成的句子竟想不到。姐姐真是一字师了④,从此只叫你师傅,再不叫姐姐了。”宝钗也悄悄的笑道:“还不快做上去,只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呢。”一面说笑,因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
宝玉续成了此首,共有三首。此时黛玉未得展才,心上不快。因见宝玉构思太苦,走至案旁,知宝玉只少“杏帘在望”一首,因叫他抄录前三首,却自己吟成一律,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向宝玉跟前。宝玉打开一看,觉比自己做的三首高得十倍,遂忙恭楷誊完呈上。元妃看道是:有凤来仪宝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金殿对策——金殿:泛指宫殿。南朝齐·谢脁《奉和随王殿下》诗其一三:“端仪穆金殿,敷教藻琼宴。”唐朝则有以“金銮殿”(亦作“金鸾殿”)命名的宫殿。见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銮殿皆在其中。”元、明、清的戏曲、小说中则混用“金殿”、“金銮殿”、“金銮宝殿”。对策:汉代起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即由朝廷出题,应试者对答。《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馀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清代已废对策,全用科举,故“金殿对策”实指殿试。即在礼部考试之后,皇帝亲自出题(谓之策问)考试已经录取的考生,以分出等第。
②赵钱孙李——《百家姓》的首句,代指《百家姓》。《百家姓》:北宋时所编,作者佚名。此后历代皆作为学童的启蒙课本。因宋朝为赵氏天下,史称“赵宋”,故编者将赵姓列为首位,其实并非最大的姓氏。“将‘赵钱孙李’都忘了”,就是连最简单的启蒙课本《百家姓》都忘了。
③“唐朝韩翊”句——韩翊为魏晋时人。见晋·陈群《奏定历》(见《晋书·律历志》):“大魏受命,正历明时,韩翊首建黄初,犹恐不审。”而“冷烛无烟绿蜡干”句则见于唐·钱珝《未展芭蕉》诗(见《全唐诗》卷七一二)。可知“韩翊”为“钱珝”之误。《全唐诗》卷七一二收钱珝诗一卷,共七题一○八首。并有其小传:“钱珝,字瑞文,吏部尚书徽之子。善文词。宰相王溥荐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后贬抚州司马。有《舟中录》二十卷。”其《未展芭蕉》诗为绝句:“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这是一首以拟人化手法描写芭蕉的诗。大意是说初生的芭蕉嫩叶既怕春寒,又似羞怯,所以叶呈卷筒,不敢展开,既像蜡烛,又像封口的书札。即便如此,仍然担心被东风吹得展开,露出真容。贾宝玉被薛宝钗提醒,茅塞顿开,故在下面的“怡红快绿”诗中,不但避免了用元春不喜欢的“红香”、“绿玉”,而且化用此诗描写芭蕉,得心应手。
④一字师——指为他人改正误读一两字或改写诗文一两字的人。“一字师”的故事至少有七个,仅举二例。其一见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将其中人名“孙叔婼”之“婼”读错了音,小吏为之改正,李相“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其二见于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一字师》载:唐代诗僧齐己《早梅》诗末二句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诗人郑谷为其改“数枝”为“一枝”,并说:“‘数枝’,非早也。不若改‘一枝’。”齐己不禁下拜,而时人称郑谷为“一字师”。薛宝钗将贾宝玉的“绿玉”改为“绿蜡”,改了一个字,故贾宝玉说薛宝钗是其“一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