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情怀(1)

潮的人 作者:李利忠


◎ 陶成章:要使得人人有饭吃

“光复会”首领陶成章的父亲开了一家瓦窑,颇善经营,陶成章却偏执于读书和革命。有一次他父亲问:“你搞那些子革命,为的是个啥呢?”陶答:“为了要使得人人有饭吃。”他父亲听了这话,对人说:“我儿子要使得人人有饭吃,这个我怎好去阻挡呢?”便由着他去流浪做革命运动去了。

◎ 蔡元培:互相亲爱

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举行开学典礼,蔡元培发表就职演说,这就是著名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与北大学生约法三章:一是抱定宗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二是砥砺德行,“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唯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三是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

◎ 鲁迅:年过50

鲁迅敏感,绝不妥协。在他去世前两三年,他跟朋友谈论最多的话题是“中国式的法西斯”。他跟人说:“我有生以来,从未见过近来这样的黑暗,网密犬多,奖励人们去当恶人,真是无法忍受。非反抗不可。”但他又悄声对朋友说:“遗憾的是,我已年过50!”

◎ 张元济:热情所寄

1937年是张元济救国救民热情奔放的一年。7月,他致函《大公报》,揭露国民党官僚营私舞弊,以致“人民日受剥削,几无生路”。8月,他在《东方杂志》发表《农村破产之畜牧问题》,声言农村本无破产,只因官府不加扶助,甚至加以摧残,才导致破产。9月,他为《大公报》撰星期论文,号召树立国民教育的根基,声言“不要贵族化”、“不要都市化”、“不要外洋化”。他这一连串干预时政的爱国运动,连他的知友蔡元培也惊讶不迭。蔡在《杂记》中写道:“此老久不干涉政治问题,近渐渐热心。苏州法院审沈钧儒7人案,张君特赴苏旁听,亦其一端;商务近印其所著《中华民族的人格》一书,亦其热情所寄也。”

◎ 张元济:戊戌维新之影

开国大典后的10月11日,毛泽东委托陈毅请张元济到中南海住所谈话并共进晚餐,粟裕等作陪。毛泽东就建国方略征询张元济等人的意见,张提了一系列建议:“一、应令下情可以上达,报纸宜酌登确有地址、姓名之来稿,以广言路……二、建设必须进行,最要为交通,其次为农业,再次为工业。抗战8年,内战3年,民穷财尽,百端并举,民力实有不逮,不能不权衡缓急。”尽管张元济没做过教师,但教育是他几十年来一直致力的事业,针对有人提出的读经问题,他认为“此难施诸大众,将来大学不妨别立专科,听人研究”。从中可见这位时年82岁的老人思想之开明、眼光之深远,戊戌维新时期的影子,依稀还在。

◎ 张元济:劝蒋介石归顺

垂暮之年的张元济体衰病重,早已足不出户,但依然操心于国事,尽自己最后的一点力气。他的儿子张树年回忆说:“1955年初春,有一天上班前我先去父亲卧室向他请安时,他说:‘我忽发奇想,要写信给蒋介石,请其效法钱武肃,纳土归顺。’傍晚回家,父亲又提起此事,要选一个晴朗之日,室内光线好,而他精神又好,才写这封信,并嘱我为他准备笔墨纸砚。隔数日,我向银行请假,在家伺候,完成了他的奇想。信写成后加封,另函上海市政府秘书长管易文,请其转呈中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