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探秘华尔街黑洞(7)

金融往事 作者:(美)迈克尔·刘易斯


最终,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出现了,例如,由久经沙场的华尔街商人销售的巨灾保险的定价市场变得更加变化莫测,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我相信世人对金融市场的一切都给出了不同的注解。仔细梳理崩溃前的金融新闻,你会发现种种后无来者的天真的说法,至少在美国是这样。比如,那时有个股市天才叫罗伯特·普莱切特(Robert Prechter),他的远见在很多媒体上受到广泛的关注(有趣的是,在这些关注人群中有人曾经是最好的评论家但他们却不愿意看到自己写的东西被再版)。仍然记忆犹新的是,作为一个新手的我被告知,要想真正理解股市,首先必须懂得艾略特波浪理论(Elliott Wave Theory)。之后崩溃发生了, 罗伯特·普莱切特并没有预测到这一切,而我也仍然对艾略特波浪置若罔闻,但其他研究波浪理论的学者们发誓说他们用理论预测到了崩溃。然而不知何故,在1987年10月19日后就再也听不到关于艾略特波浪的声音了。可以这么说,每一个时代都存在波浪理论,正如每一个波浪理论也拥有属于它们的时代。

读者们会注意到这些恐慌具有共同的特征。1987年的崩溃将艾伦·格林斯潘推上了美联储主席的宝座,而这本书结束时爆发的次级抵押市场危机又结束了格林斯潘时代。同时,时势还造就了另一批在之后的20多年里一直处于市场混乱之中的人,其中之一就是狂热的学者罗伯特·席勒(Robert Schiller),他的警告和评论甚嚣尘上。另一位则是约翰·梅利威瑟(John Meriwether),一位研究深奥的数量策略的操盘经理。我的前老板在赚钱和赔钱方面的能力同样突出,这次也没能远离1987年的崩溃而深陷其中。

1987年的股市危机同时也是我在本书中要介绍的现代金融市场难以置信的紊乱的起点。当市场在不受羁束地下跌时,我仍在华尔街工作,正考虑是否要抽身出来写本相关的书。在1987年10月19日那天,我站在华尔街最大的股票交易所旁边,心烦意乱。我将当时的所看所想写进了我的第一本书,当然也包括在本书中。崩溃和恐慌是趣事之源,但当我成了专职记者后就有些后悔去记录这一切了。出于怀旧的心理,在本书的每一部分都对这些事件有所涉及,同时希望读者们也能跟我一样对此兴趣盎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