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货币论者”对于亚洲困境的反应出乎意料的平静,只是偶尔声称如果采纳他们的建议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是对于现在应该做什么却没有给出任何建议。“软货币论者”则总是在展望未来:正如其一贯的看法,他们坚持认为亚洲国家必须降低利率,以便有机会复苏。他们可能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对下调利率的反对依然存在。恰如斯坦利·费希尔最近说的那样:“如果说理智的人相信只要利率短期内不提高,我们就可能控制住货币贬值的局面,我对这种说法不敢苟同。”6月下旬,罗伯特·鲁宾造访亚洲,敦促这些国家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他可能是在担心如果不这样做,整个地区的货币都将再次进入自由落体状态。
简而言之,亚洲陷入了困境:亚洲的经济正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但任何为了度过灾难的措施却又可能激起新一波的资本外逃,并使危机恶化。实际上,亚洲地区的经济政策受制于已是惊弓之鸟的投资者。有没有出路呢?是的,有,但几乎没有人敢提出来,因为这个答案既不时髦,名声也不好。这个难以启齿的词就是“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通常是那些发生国际收支危机的国家的标准策略。各国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但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出口商必须按照官方汇率把赚取的外汇卖给政府;而对外支付所需外汇也按同样的汇率出售,基本上用于进口和偿还债务。一些国家禁止其他的外汇交易,另一些国家则实行双轨制。无论哪种方式,制度一旦确定下来,政府就无须担心由利率下降引起的货币贬值。也许非官方汇率会下降,但这不会影响进口价格或者公司和银行的收支平衡表。
如果你觉得这很好理解,那就对了。外汇管制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弊端。除了繁琐的文字工作和官僚主义外,还有其他一些令人诟病之处:出口商会产生隐瞒他们的外汇收入和虚报进口凭证的动机。每个试图延长外汇管制的国家最后都会发现,这种制度导致的市场扭曲逐渐严重到让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以至于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外汇管制弊大于利。
但是亚洲正在发生着灾难,于是问题变为:外汇管制相对于什么而言是不好的。面对1982年的债务危机,墨西哥实行了外汇管制,然后紧随而来的就是长达5年的经济停滞。然而,当GDP已经下降了5%、10%,甚至是20%时,相对而言停滞就成为一种巨大的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