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这两段来看,已经看到颜渊的态度,从自己最初的立场上大大地退步了,遭孔夫子几句话一套,自己开头那种雄赳赳气昂昂要纠正卫君的错误,要保国保民的想法已经没有了。但是,从他的方法来看呢,"端而虚,勉而一"这一套拿出来遭孔夫子否定以后,他又拿出另外一种和光同尘、委曲求全的方式来接近卫君,实际上已经从最初的直线救国,变成了曲线救国。大家想一想,自己在生活当中遇到这些情况,又是怎么办的呢?
但是,即便是这种和光同尘、委曲求全的办法,仍然受到了孔夫子的否定:"恶!恶可!大多政,法而不谍,虽固亦无罪。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
"大多政,法而不谍","大"这里作"太"讲,指办法太多了,虽然有法度,但是不方便,不通达。虽然能够保身,不会被别人抓到把柄,但仅此而已,怎么可能达到感化卫君的目的呢!你太坚持自己的成见了,你还是不得要领啊。
当然,孔夫子这样一批评,颜渊就没有进一步的办法了,只好老老实实地向老师请教:"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我确实已拿不出进一步的方法了,请问老师您的方法是什么呢?请老师指点一二,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斋,吾将语若!有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暤天不宜。"孔夫子见他不再坚持己见,就跟他说道:你要先斋戒啊,斋戒好了之后,我再告诉你该怎么做。你有成心、成见,去做事,哪里会有这么容易呢?如果你以为容易,就是与老天爷的意思相违背了。"暤天不宜",就是不合自然之旨的意思。
从这里开始,就要引出整个篇章中最重要的概念--心斋。颜回一听,要斋戒啊,于是就说:"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
庄子笔下的颜回,与儒家的文献记载里是一样的。颜回是个穷棒子,自己穷,哪有资格喝酒啊,所以,"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已经几个月都没有喝过酒吃过肉了,这个样子算不算是斋呢?
我们年龄大一些的人,凡是经过了上个世纪"三年自然灾害"的人,也算是吃了三年的斋,尽管那个时候,每个人还都配了极少量的肉票。那时的猪牛羊同样没有东西喂,是很可怜的,它们早点死,也就算是早点解脱了。人都吃不饱,哪有猪牛羊吃得饱的可能性呢?所以,那个时候真正吃到的肉,就是货真价实的"三净肉",都是死猪、死牛等等。记得那个时候,有一次我吃到一份回锅肉,哎呀!含到嘴里香得不得了,根本舍不得吞!颜渊过的这种日子,要过一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味道。
但是孔夫子说了:"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此斋非彼斋啊,颜回不吃酒肉的这个斋,是祭祀之斋,而非是心斋。
在古代的祭祀里,祭祀前,国君、相关的大臣,乃至一般的工作人员,都必须要进行斋戒、沐浴的。但孔夫子在这里否定了这种斋戒,他说这种斋只是一般性的祭祀之斋,不是能净化人心,使之合于大道的"心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