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己所欲,施于人

入世心法 作者:吴稼祥


有朋友从美国回来,谈起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别。他说,中国人的传统信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国人不同,他们不成文的行为规则是己所欲,施于人。

他们认为人道好,就要没有人道的国家接受人道;他们认为雪茄好,待客的时候也让你抽一支;他们认为自由好,就千方百计地让你也搞点自由。

我们认为这是干涉别国内政。假如你不喜欢别人干涉你的内政,那么你也最好别干涉别人的内政。这就是我们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讨论这两种信条的优劣。单说要有效地实施予法,恐怕要奉行己所欲,施于人的原则。你不能把花生仁吃了,把花生壳送人。

楚汉战争时,楚败汉胜。败者就败在不懂也不愿懂这个原则;胜者就胜在起初不懂,后来弄懂了并咬咬牙实行了这个原则。

经过几次决定性战役,项羽大伤元气,后方不稳,便放弃了与刘邦的对抗,退而求其次:与汉两分天下,以鸿沟为界。

刘邦可不愿就此罢休。他撕毁约定,传令给手下的诸侯和大将韩信、彭越,让他们前来合兵击楚。哪知刘邦进兵后,韩、彭二将却没有践约出兵。刘邦孤军作战,被项羽打得大败。

刘邦问张良:"他们为何不出兵?"其实,他应该问问自己。

早在韩信刚投奔他的时候,韩信与他纵论天下大计。韩信把他和项羽做了一番比较,问刘邦,"就英勇善战、仁爱坚强来说,您比项羽如何?"刘邦自愧不如。

那韩信为什么不随项羽而投靠刘邦?原因是项羽只有妇人之仁,没有帝王之仁,成不了气候。项王见人,又恭敬,又慈爱,和颜悦色,温言温语。如果你病了,他会急得流泪,把自己的东西分给你吃。

但是,注意这个但是,一到有人立了大功,要封爵位时,就像要剜他的心,把爵印拿在手上,反复摩挲,舍不得送出去,仿佛那是他的心的一部分。

韩信希望刘邦反其道而行之,要舍得把天下的城池封给功臣。果如此,就能得天下。

可是,韩信连战连捷,下赵五十余城,下齐七十余城,未见汉王有尺土之封,这个齐王还是死皮赖脸要来的。这不成了项羽第二?

张良知道这其中的关窍,所以故意问汉王:"大王起兵反秦,在外征战,颠沛流离十几年,为了什么?"

刘邦想了想,答道,"为了占领地盘,以取荣华富贵,封妻荫子,永享万年。"

张良说,"对了。那么,当今乱世,各路诸侯抛妻弃子,跟着你起兵反秦,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又是为了什么呢?"

刘邦大悟,己所欲,施于人。马上传令,把陈地以东至东海(今山东全境和河南东部、江苏安徽北部一带)封给韩信,把淮阳以北至谷城(今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封给彭越。

二人大喜,马上起兵援助汉王,与项羽在垓下决战,灭了项羽,统一了天下。

如今创立一个企业,也如同打一个天下。而股权,就相当于地盘城池。一个企业家如果将股权死死把在手里,舍不得和与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分享,那他很可能要做今日的楚霸王。

当然,股权是企业的命脉。分出太多,势必削弱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汉朝封地过多,中央政府的地盘只占30%。没有达到绝对控股的比例,导致异姓诸王不断叛乱。平了异姓王的叛乱,同姓王又坐大起来,不安分守己。七国之乱,险些使王朝翻了船。一直到一代雄主汉武帝时,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以,实行予法的分寸在这里:既要己所欲,施于人,又不能威胁自己的安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