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和男人都因对方对自己困扰的反应感到失望,接着他们又因对方的失望而受伤。当女人怨恨男人那种"提供问题解答"的倾向时,男人更是抱怨为什么女人对自己抱怨的问题迟迟未采取行动去解决。大多数男人把自己视为问题解决者,一个抱怨或是一个困扰正是对他们能力的挑战。就像当一个女人的脚踏车坏了时,男人会把修好它视为挑战。然而,虽然许多女人赞赏能够修好机器设备的能力,但另一些女人则更加赞赏能够"修好"情绪问题的能力。
有对夫妻在广播中接受访问时,对同一问题相异的反应,可拿来支持男人是问题解决者这样的观点。
芭芭拉和威利这对夫妻有一个患自闭症的小孩,在广播节目中讨论到这件事时,主持人问他们是否会自怨自艾地问:"为什么会是我遇上这种事?"两人的回答都是不,但方式不同。芭芭拉把问题焦点从自己身上移开,她说真正受苦的是小孩本身。威利的回答则是:"生活本就是一连串的问题需要解决,而我们不过是比旁人多了一个问题。"
于是我们明白了,为什么男人们诚挚地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时,所获得的非但不是感恩,而且可能是不满。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男人们在提出建议之后,总是感到受挫与失望。有位男士说,有一次他几乎气疯了,因为他的女朋友不断地抱怨工作上的困扰,却又对他的建议置之不理,丝毫没有想要改进的样子。另外有位男士,当他的女朋友一提到某件令她心烦的事时,他便岔开话题,并且为自己的态度辩护道:"一再地谈这件事又有什么意义呢?"他说:"反正你又不打算采取任何行动来解决它。"有位男士对这样的情况加以评论,他认为女人们似乎总是囚限在问题中打滚,只想要不断地谈论问题。而男人们却想做点什么让自己脱身,他们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是干脆一笑置之。
男人们这种解决问题的倾向,使他们将注意的焦点摆在谈话本身的讯息层次上。但是对女人而言,她们惯于在工作或是朋友言谈间聊自己的困扰,表面的讯息并非重点所在,真正关键的是其背后所隐含的讯息:诉说困扰是表达了解他人感受的一种方式("我知道你的感受")或者是彰显彼此间的共通点("当相同的事发生在我身上时,我也有相同的感受")。换言之,谈论彼此的困扰,目的在于:借着蕴涵在语言背后的讯息,表达"我们是相同的,你并不孤独"之意念,并借此增进彼此亲密的感觉。然而,当女人们面对的非但不是共鸣,甚至是相对的强势建议时,她们感到彼此间有了距离,因而失望、受挫。因为在建议里所表达的讯息是:我们之间并不相同,你有困扰,而我这儿有解答。
进一步地探讨,我们发现相互了解是对等的关系,而这对等性能够提供一种群集团体的感觉。但是提供建议则是非对等的关系,意味着提供建议者知识较渊博、较通达事理、较有自制力,他高人一等地端坐上位。然而就是这种上下之别,延扩了彼此的距离。
一篇书评揭橥了这种假设,认为建议是一种非对等关系的表现。在评论亚当斯(AliceAdams)的作品《在你离去之后》(BX)(AfterYouveGone)(BZ)时,卡尔森(RosCarlson)解析道,整个故事可说是一个女子写给一个男子的信,而这位男子曾因另一位年轻女郎而弃她远去。卡尔森说,这位女子在信中告诉旧日情人她目前的生活状况,"然后以昂扬的姿态给这位男子睿智的建议。显然,女主角的地位是高高居上的……"虽然我们并不明白这位女士写这个故事的真正动机,但由卡尔森这位男性评论者看来,提供建议是攻击的一种变形,而提供建议者占据着较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