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虽然多数士大夫平庸无能,以天朝心态沾沾自喜,愚昧无知,但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富有非常清晰的、开放的、进步的价值观。其中对于商业的认识,李鸿章等人就放眼世界,积极进取,绝非碌碌无为。随着自强运动的崛起,随着求富强国、富强救国思想的发展,“商战”这个词被提了出来。有识之士们认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列强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武力侵略只是手段,而商战比兵战的手法更为隐蔽,危害性也更大。因此,中国要富强,不仅需要抵制外来武力侵略,而且应该在商场上战胜敌人,大力发展商业,发展自己的民族企业,同时也学会与外国人做生意,从外国人口袋中赚银子。李鸿章可以说是晚清身体力行、改革拓荒、大力发展经济的第一人,他鼓励经济变革,主张国家工业化;李鸿章之后的张之洞,是近代开办企业最多最持久的洋务人物,是近代重工业的创始人,有“洋务殿军”之称;而盛宣怀等商人,则承担起了民族的重任,大力发展商业经济,实业救国,谋求国强民富。袁世凯虽然长期身处朝鲜,虽然对商业活动参与较少,但也耳闻目睹了李鸿章、张之洞、盛宣怀等人的努力,多少有些感同身受,也多少理解了国人对于求富救国的渴望。在朝鲜期间,目空一切的他,虽然处处以维护、加强宗主权为重,许多做法多出于政治目的考虑,但在发展两国贸易,发展商务上,特别是在维护华商利益上还是做了许多具体且富有成效的工作。
中朝两国商务的往来较早,早在1882年,清朝就与朝鲜缔结了《中朝商民水陆贸易通商章程》。章程中规定:“嗣后由北洋大臣札派商务委员前往驻朝鲜已开口岸,专为照料本国商民”,“两国商船听其驶入彼此口岸交易”,“两国商民前往彼此已开口岸贸易,如安分守法,准其租地、赁房、建屋。”章程签订后,华商陆续到朝鲜的元山、仁川、釜山、汉城等地进行贸易。随后李鸿章任命陈树棠为朝鲜总办商务。为支援华商,清朝于1883年与朝鲜又签订了《轮船往来上海朝鲜公道合约章程》,1884年与朝鲜签订《招商局轮船往来合约章程续约》、《仁川口华商地界章程》等。这些章程直接促进了近代中朝乃至中日朝国际航线的开通,以及华商在朝鲜的大发展,也对中朝近代通商贸易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