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众人举荐,重得赏识(2)

袁来如此:袁世凯与晚清三十年 作者:汤伏祥


除了这些,袁世凯能受到两宫赏识,刘坤一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马关条约》签订后,袁世凯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请假回河南彰德省亲了。然而,没过多久,即闰五月初一,光绪帝就下旨,要河南巡抚刘树堂知袁世凯“迅即来京,交吏部带领引见”。按照清代惯例,凡是皇帝颁布旨令,要带领某人引见,就意味着这位被引见的官员一定被某要员保荐。皇帝采纳之后,才有这样的紧急指令下颁到省。那么,究竟是谁在清廷刚刚战败,割地赔款的情况下,就向清廷保荐袁世凯的呢?孔祥吉、村田雄二郎认为,保荐袁世凯的正是两江总督、湘军的领头人物刘坤一。刘坤一是在甲午战争中淮军一败涂地、日军长驱直入的危迫情形下,于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二日(1894年12月28日)被光绪帝任命为钦差大臣的。刘坤一出关督师后,与正在关外前敌营务处负责转运事宜的袁世凯有了交往。刘坤一见袁世凯办事稳妥,甚是喜欢,感叹人才难得。所以,当《马关条约》签订后,刘坤一在第一时间,即光绪二十一年四月二十日(1895年5月14日)就递上“和局已成,自请严议折及开去差事片”,并请求朝廷将自己部下,前敌失职统领,革职严惩。而在惩处自己部下的同时,他向朝廷上书保荐了袁世凯:

再,查北洋前敌营务处浙江温处道袁世凯,名家之子,于军务及时务均肯留心讲求。前在朝鲜多年,声绩懋着,早在朝廷洞察之中。臣抵关津后,与该道时常往来,见其胆识优长,性情忠笃,办事皆有条理,为方面中出色之员。宋庆及各将弁多系袁世凯先人旧部,莫不愿同袍泽,乐听指挥。请旨饬下河南巡臣,迅催袁世凯销假来营,商办裁留、归并事宜,臣与宋庆得资臂助,该道亦藉盘错,以底于成。际此时局艰难,知兵文臣甚少如袁世凯者。

伏愿皇上擢以不次,俾展所长,及其年力正强,得以功名自奋,庶立尺寸之效,仰酬高厚之恩。近日每叹才难,得一才而不即重用,使其精神岁月,消磨于循资按格之中,未免可惜。

臣自憾衰老,无能为役,深思以人事君,不敢蔽贤。……

刘坤一对袁世凯的赞赏跃然纸上,用语也颇为中肯。而此时的袁世凯还在河南老家,不大可能是袁去刘府巴结以后,刘坤一再出面为袁密保的。刘坤一的这“密荐袁世凯片”,是他“叹才难”,而袁又确实为难得人才,当以重用,为国家社稷着想而主动上书的。刘坤一的保荐,直接促成了袁世凯“迅即来京,交吏部带领引见”,这也就有了他后来的两宫赏识和他的一番作为。

甲午战败后,袁世凯不仅躲过了问责,如愿地留在了直隶,进入督办军务处,而且能得到那么多人的保举,得到两宫的赏识,真可谓能矣。“袁之练兵小站,实是众望攸归的结果。……而且这些大臣中像李鸿章和翁同龢,像恭亲王和庆亲王等彼此之间矛盾极深,甚至是终身的政敌。要他们一致赞誉,一致推荐袁老四这位小小的前驻韩商务委员,直隶总督的一个小下属,他本身没两手,不成的呢!--所以我们执简作史的人,因为对‘袁世凯’三个字有成见,便硬说他出任要职是出于个人吹牛拍马、攀援权贵而来,是有欠公平的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