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一年,李纲娶了襄阳人张氏为妻。张氏也是官宦人家出身。李纲的老岳父张根,官居秘阁修撰。
从崇宁五年起,夫人为他连生了三个儿子,即长子李仪之、次子李宗之和三子李集之。
李纲入了太学后,如鱼得水,学业更加精进。第二年成为"进士预贡",具有了考贡士的预备生资格。
第四年,因父亲升职,按照古代官场规矩,李纲获得了候补"将仕郎"的官职。这是一个最低品级的文散官,无具体职务,是专门赏给还没考中进士的官员子弟的。
第五年,参加"国学贡士"考试,又得了个第一。这年春天,他已经具备了考进士的资格,但是突然听说有家中有亲丧,于是决定不参加考试。有朋友写信给他说,那不过是不确切的消息,劝他还是参加春季的考试,中了进士,也好安慰尊亲。李纲是个大孝子,坚决不干,宁可错失了这次机会。这一年,他被正式授予"将仕郎"和真州(今江苏仪征)司法参军的职衔。
从上面这个履历看,李纲也就是一个走了"学而优则仕"的官宦子弟,似乎看不出他后来会有那么大的勇气。
所以,他少年时的一次经历,在这里必须一提。他父亲早年在延安为官时,李纲才十四岁。当时有西夏人来攻,围城甚急。李纲的父亲组织城防,万分紧张。小小李纲那时就有胆量骑着马,时时在城墙上绕城巡逻,无所畏惧。父亲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寇的蔑视,给了小李纲以深刻影响。
--良好正派的家教,就是英雄的摇篮,不管这个家是华贵之所还是贫寒之屋。
在太学就读的日子,是李纲仕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基石。开封城内蔡河湾南岸的这所森严学府,在李纲踏入仕途之前,就锻造了他刚正不阿的为官理念。
宋朝是个重文抑武的朝代。宋代的太学,规模甚为了得。这所当时世界上罕见的人文学院座北朝南,气象恢宏,共有一千八百七十多间大小屋宇。院内有亭园射圃,供太学生门练习射箭,触目皆是庭树森森、花木繁盛。
从全国各州县推荐上来的优秀生,就在这里潜心攻读,学生人数常年保持在三千八百多名左右;再加上行政官吏、教师、工役,整个学院的人数,总计当在四千人以上。
这里是全国读书人无限向往的深造之地,典籍丰富,浩如烟海,教师也都是一时之选。太学生只要经过几次考试,朝廷就可正式授官,所以人们也把太学叫做"储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