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科学家将热水器拿掉,把新猴子放进去同时拿出一只老猴子。此时尽管没有热水喷出,但上来就想拿香蕉的新猴子立即被剩下的那一群老猴子暴打。以此类推,所有进来的新猴子都会被其他老猴子暴打,尽管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被打。等到所有的老猴子都被换走,放入笼子的全是新猴子的时候,还是没有猴子敢拿香蕉,尽管此时笼中所有的新猴子都不知道被热水烫的事,但它们却根据经验一致认为应该和其他猴子一样去打那只试图拿香蕉的猴子。不管问题是什么,若只按照经验去行事,舍本逐末,人也就成了机器。
这种情况下,好员工为什么离开?
第一领导力中心认为:好员工如果被环境改造成为那些“新猴子”的话,那么他的绩效自然就变差,与原来的好业绩会成为鲜明对比。要么好员工适应这个平台上的文化,从好员工变成“跟随其他猴子暴打新猴子的同伙”,放弃原有的标准,接纳新标准。这个时候所谓的好员工被同化为“新猴子“,就再也没有提升的空间和价值了。要么好员工扮演了企业“破坏经验者”的角色,如果企业能够认同,那么所有的员工坐下来一起反思,我们如何创新新行为,改善旧行为。而一旦企业出现反对的声音,仅仅靠一两个好员工根本无法起到突破的作用,如果继续遭到其他员工的“暴打”,这些好员工大多不会像那只猴子一样“被动挨打”,他们大多情况下会选择离开,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房子的泡沫,老百姓可以依赖市场和政府;管理的泡沫,不如我们自己挤破。
9. 花木兰是个好员工吗
新闻链接:
2009年贺岁档,《花木兰》在进口片《2012》、《第九区》的夹击下,突出重围,创造了上亿的票房收入。
真没想到,赵薇和陈坤的演绎能给我们一个不同以往的《花木兰》。本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民间故事,被放置在大魏国(指南北朝时的北魏)遭到柔然族人(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我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入侵的大背景下,文泰(陈坤饰)成了喜欢花木兰的王子拓跋宏(即后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魏孝文帝),花木兰则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神勇将领,成为大魏打败柔然人的民族英雄。
从管理的角度,一些企业家突然问到我这样一个问题:花木兰是个好员工吗?相比较“孙悟空是个好员工”这样的问题,他们觉得花木兰离他们的企业管理实际情况最近。这种“战之即来、来之能战、战无不胜”的好员工,企业家们更想要。问题也恰恰出在这,花木兰最终还是没有留在军营(当然,我们不能把原因停留在她是个女人上),好比有些好员工最终还是离开了原雇主,跳槽到了另外一家公司。企业家们特别想搞清楚,到底是什么让好员工们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