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内心十分尊敬张艺谋导演,但毫不客气地说,“三枪”在艺术水准上,倒不如说是赵本山2010春晚小品的“电影预告版”。反倒是2009中国影视剧一哥——孙红雷在片中扮演了一个为钱财杀人的巡逻队员,在掩饰作案现场、伪造物证方面技法惊人,但最后却也是不明不白地死去。这可能是继《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之后,孙红雷“最耐人寻味”的一次“死亡”吧。电影的结尾有张艺谋导演亲自演唱的一句陕西方言的R&B(说唱):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这句话说得实在。不管《三枪》的效果如何,都是张艺谋导演拍的;不管观众的反应怎么样,都还是有孙红雷、小沈阳的粉丝追捧。一句话,《三枪拍案惊奇》已经和电影剧情无关了,有了张艺谋+赵本山+孙红雷+小沈阳的阵容,票房就算是有准了。
剧中小沈阳对于“恋爱三阶段”的定义,倒是很符合目前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恋爱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馋”——一天不见想的慌,仿佛没有对方自己就没有了希望。“怀春”的意思最早也是起源于此,或者叫一见钟情。好奇心驱使着他们非常迫切地希望见到对方。第二个阶段是“粘”——最常见的就是那些热恋中一天都不想分开的恋人,除了上厕所不能跟着以外,其他时间他们大多数会粘在一起,而且热度都会让他们不理睬周围人的眼光。第三个阶段是“烦”——待久了之后,一切都熟悉了,也没有原来的好奇感了。原来“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场景,现在也变成了“到处是缺点”,争吵和冲突时有发生,琐事已经开始侵袭两人的卿卿我我。空间没有了,神秘感也没有了,原来对方就是凡人一个——烦!
所以,这段话形象地说出了企业中一个员工对企业的前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馋”——彼此不了解,彼此都新奇,你情我愿,都想取得对方的喜欢和信任。所以这个阶段的新员工一定是愿意行动,愿意表现,愿意拿出成果的人(当然也不排除一些职场小混混的假表现,假行动)。
第二个阶段是“粘”——一旦某些工作获得了团队和公司的认可,成就感得到肯定,就愿意做更多的事,而且有一些会“以企为家”。这类员工的敬业心没得说,做的也很好,仿佛“爱”上公司一样。这种情况下,员工是幸福的,企业也是幸福的。
第三阶段是“烦”——这并不是所有的新员工。20%的优秀新员工很快就会跨越这个阶段,但企业中仍有近50%的员工会经历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员工会发现原来企业不是自己想象得那么好,也会出现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公司的管理者也会出现错误,产品和业务模式也不完美;公司也发现这位员工不仅有原来看到的优点,还有不少的缺点,比如说孩子气、不懂自我管理等问题。于是双方出现了部分的冲突和问题,甚至有些员工还会用离职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