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贫寒少年创业梦(8)

黑马首富王传福:比亚迪的中国梦 作者:胡志刚


1993年的一天,一份简报上的消息,令王传福怦然心动。他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的简报上读到“日本宣布本土将不再生产最早应用于手机的镍镉电池”的消息,因为镉污染问题,日系电池制造商开始将制造基地陆续向海外转移,三洋选择了马来西亚,而松下则选择了泰国,同时,也有一些电池组装厂陆续转移到中国内地。王传福敏感地意识到这将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虽然日本企业放弃在本土生产,并对镍镉电池这一市场的兴趣减弱,“但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中国电池行业来说,这将是一个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机遇”。他隐约感觉到,作为自己研究领域的电池将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在深圳这片热土上,自己从大学本科到读研的研究课题--电池,正在“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想到这儿,王传福不禁心潮起伏、汹涌澎湃。

四、摆脱束缚冒险创业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很残酷。从1993年6月至1994年11月,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王传福虽然怀着神秘、敬畏和充满希望的心情对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对电池业踌躇满志,但却收效甚微。

在深圳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王传福虽然贵为总经理,但身处“吃大锅饭”的国有企业里,他却没有权力控制和规划企业。国有企业的僵硬体制,让他难以大展拳脚。企业的发展方向、日常经营管理、市场开拓、人事安排……他虽然有自己的抱负,但不能施展,这让王传福始终抑郁不得志。

站在深圳黄金海岸金色的夜色中,看到好的电池前景却难以驾驭,失望和痛苦向王传福袭来:他分明看到了美妙的市场前景,却无力施展自己的才华;他觉得自己仿佛被束缚在一张无形的网中,任他拳打脚踢,就是挣扎不开。

而在当时的深圳,创业的浪潮早已袭来。华为的任正非、万科的王石等等都已走在了前列。环境加上建功立业的冲动,激发了王传福独立创业的决心。1994年11月,28岁的王传福毅然辞去了深圳市比格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职务,正式踏入商海。

作家石康说过:“1967年左右出生的人,心里有很大梦想,或做科学家,或做作家,或做其他的,但到1995年,每一个人的梦想都归一了,当大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