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做爱,后恋爱(6)

亚偷情:危险的男女关系 作者:吴晓赟


不过,很多人享受这种性爱分离的乐趣。在现实生活中,单纯寻找性乐趣的不乏其人,现在的“小姐”“少爷”行业不就十分火暴吗?一夜情依旧很有市场。木子美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如果不是木子美的放荡,还体现不出这个社会上有多少人痴迷于性爱分离。然而,到最后木子美身边都没有一个真正关心她的男人,性快感永远无法代替灵魂上的渴望。然而在文学作品中,性却可以独立于爱情。有些作者喜欢用大量的性描写来反衬社会、人性的黑暗,恰恰用这种方式来呼唤情感的珍贵。

张爱玲总是用看似“无情”的手法去描写性爱场面,不管是《色戒》还是《红玫瑰,白玫瑰》,都是以一个冷静甚至残酷的角度去诠释性爱。但是却不难发现,张爱玲本身对于爱情天长地久的向往,用性爱分离的描写去突出爱情本身的珍贵,这也是从反面表达了对人类情感的需求。不管是无性之爱,还是无爱之性,是精神出轨也好,肉体出轨也罢,都不过是人类对于情感需求的一种表达。

正如陈南那样的人,他的精神出轨和性变态,其实都是对爱情的饥渴。与其说他用婚外情这种方式来报复自己的妻子,倒不如说他在用这种方式来唤起妻子的爱。性欲是人的天性,它的确可以在无爱的情况下出现,然而,当爱情涌上心头的时候,性爱的完美结合会比单纯的性交更加醉人。

做了就散,或是先做爱后恋爱,都是建立在某种宣泄或需求上的。这种感情脆弱的不堪一击,甚至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乐于无爱之性的人,要么是迫于生存而卖身,要么是精神因素导致的性变态,要么就是对社会和他人的报复……无论哪一种情况,最后都在伤害他人和自己,这种性行为有些并没有提升到道德范畴,但都是精神空虚的一种表现。

从“五四”之后的性爱文学中,不难看出一点,性独立于爱之外是一种对社会革命的反抗。文学永远是高于生活的,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描写灵与肉的分离,完全是为了突出自己对社会和人性的解读。当年郁达夫被指责性爱分离的时候,鲁迅、郭沫若等人也都极力帮助郁达夫对抗责难。在这些作家眼中,文学作品中的性爱描写不必要担负过于繁重的精神枷锁。

诚然,性与爱的关系并不见得一定是如胶似漆的,这里所有的阐述不过是为了证明爱情之于性的重要。有爱情不一定有性,年迈的一对夫妻已经无法继续性生活,他们彼此依靠或是牵着对方的手就是一种温情;小孩子对于异性的好感也并不是出于性需求,他们这种感情十分纯洁。又像是同性恋,他们并不一定有性生活,但是却过得充实,这种能够让他们感到充实的就叫做爱情。

爱情的目的并不全是为了性,大多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性的目的也不见得就是为了爱情,当然它有加深情爱的功能,但最终目的无外乎生育和快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