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中华帝国的诱惑(1)

大清洋帅汉纳根 作者:小钟


"我不能阻止退役的德国军官应募中国提供的工作,虽然德国应当站在'文明的一面',但是也不应该忘记我们在远东的重要商业利益。因此对一切足以损害我们德意志和中国的良好关系的事情必须避免。"

--德国首相俾斯麦

"哇--哇--哇--"

1855年初春的一天夜里,一阵阵婴儿的啼哭打破了德国城堡小城美因茨夜空的宁静,哭声是从美因茨市长官邸传出来的,第二天,小城的每个人都知道了,美因茨市长汉纳根又添了一个儿子。

年过半百的汉纳根对这个小儿子十分喜爱,也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因此,给他取名为康斯坦丁·汉纳根,希望他能像古罗马伟大的君主康斯坦丁一样取得伟大的功绩。

在19世纪的德意志,法兰克福、美因茨、科布伦茨这三个地方被人们称为"德国之角"。如果你有机会从美因茨(Mainz)出发,到科布伦茨(Koblenz),你会发现,这是德国大陆莱茵河沿途风景最美的一段,沿河两岸山坡上遍布着葡萄园,其间点缀着无数罗马时代遗留下的古堡,红色砂石的墙面衬着碧蓝的天空,还有许许多多田园风光的城镇,人们好像走进了童话的世界。

而我们的主人公,康斯坦丁·汉纳根(Constantin Hanneken),就生活在美因茨这个美丽如画的地方。

美因茨属于德国的黑森州(Hesse)。黑森是德国中部的一个州,现在它是德国几大经济中心之一,属于欧洲最具活力的地区之列。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比州首府威斯巴登的名气更大。当然,在200多年前的德国,你是不会看到这副样子。在俾斯麦的统一战争前,黑森州的领土划分为4个侯爵和公爵领地、1个伯爵领地和自由城市法兰克福。

汉纳根的祖上是一位容克贵族,所以,他的全名是 Constantin Von Hanneken。中间的Von(冯)代表了他的贵族身份。 据说,他还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外甥,这一点无从考证。就算是,恐怕也是七大姑八大姨绕得很远的亲戚,在古代欧洲,出现过许多公国,而这些公国贵族通过联姻,大概每个贵族都能与某位国王沾上亲,汉纳根就属于这类。但毋庸置疑,他出身于一个世代有名望的军人世家,家族几代都有著名的军事将领出现。他的父亲,老汉纳根,就是一位有名的军事家,在军队曾担任要职,退役后担任了美因茨这座著名要塞城市的市长。现在,在美因茨市,你还能发现一些要塞、炮台的遗迹。

老汉纳根在近代德国是很有名气的,他先后参加了毛奇将军指挥的对奥萨多瓦战役以及对法色当战役(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学到的《最后一课》,反映的就是色当战役后,德国占领法国后的情景),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德皇封为将军。他擅长炮台建设,是德国数一数二的炮台要塞专家,他与精通战术战略的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就是写《战争论》的那个)、马蒙、福伊等,都是称兄道弟的哥们儿,他们的军事理论影响了几代德国人。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军事世家中长大的小汉纳根,骨子里就渗透着军人的气质,他天生就是为了打仗而来的。

而关于容克贵族,我们需要多说几句。在中世纪的普鲁士,贵族的封地上,只有家族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封地和爵位,而其他的兄弟在其兄长继承家业后必须离开家去开创自己的天地,他们往往去寻找一些无主的土地或是有主的非本国的土地,通过战争或决斗等方式取得土地后向普鲁士皇帝申请封号,获得贵族身份,他们必须向皇帝效忠并有服兵役的义务。这一类贵族最终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贵族阶级,就是容克贵族。他们是所有贵族阶层中最具侵略性的,在后来变成了最早的德国职业军人。当然并不是每个容克贵族都能成功,所以他们为了生存会去其他国家的军队中服役,其中法国外籍军团中的普鲁士团最为出名,在那里服役的大多数是容克贵族。

容克贵族出身的德国人往往在姓之前加一个"冯"(或译"封")(Von),这是其贵族出身的特殊标志,表示其祖先有国王授予的爵位,类似中国古代的公、侯、伯、子、男等,并非姓名的组成部分,只表明其具有贵族身份。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的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共产主义事业的创始人,就有普鲁士贵族的血统,他的名字中就有"冯"字(Von)。

知道容克贵族的来龙去脉对我们了解汉纳根有很大的好处,这恐怕也是他能在24岁离开祖国,来到陌生的中华帝国发展自己的一个原因。

但现在,我们幼小的汉纳根还什么都不懂,在父亲的庄园里,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当然,也受到了严格的普鲁士贵族教育,他学会了游泳、击剑、马术、跳舞。其中,他最擅长游泳和马术(后来这两样技能对他帮助很大)。每到周末或者是节日,汉纳根家族的亲戚朋友们都会在美丽的莱茵河畔的庄园里聚会,女人们翩翩起舞,男人们则在一旁品尝着黑啤酒,闲谈。

在这些亲戚朋友中,德璀琳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位,他是老汉纳根的朋友,与汉纳根家族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亲戚关系。他作为只比汉纳根大十几岁的叔叔,尽管不是汉纳根家举行聚会的常客,但是,只要他到场,谈论的中心必然是中国。因为,德璀琳对古老的中国有着特殊的热爱和兴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