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时,德国经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境内数目众多的大公国,一跃成为欧洲主要强国,其军事力量在欧洲大陆更是无可比拟,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而且,由于刚刚统一的德国羽翼未丰,与中国还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加上中德之间实行的都是君主体制,其强大的军事工业及其凭借军事力量迅速崛起的历程,也和清王朝推动军事现代化以强国的愿望相符合。从德国崛起的身上,清政府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于是,清王朝开始急切地寻求德国的帮助。从此,德国开始进入到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之中,帮助中国培训军事人才,向中国出售军事装备,输送军事将领,成为当时中国军事现代化中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而中国方面同德国接触最多的最高官员就是李鸿章。
谈起李鸿章,恐怕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这个名字,而以后,我们的主人公汉纳根还将与他发生许多联系,我们以后也还会无数次地谈到李鸿章。在李鸿章与德国打交道的过程里,有一个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就是德璀琳,汉纳根的父辈。
德璀琳,在这里,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他,他1842年出生于德国,也是日耳曼贵族。1864年,只有22岁的他来到中国,先是在中国海关任职,担任低级官员。12年以后,由于工作出色,1876年开始,担任烟台海关的税务司,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中国的实权人物李鸿章。于是,他的命运发生了转变。从1877年开始,一直到1904年,他共担任了3任天津海关税务司,累计长达22年之久。
说到德璀琳与李鸿章的相识,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1876年,中国与英国开始了《烟台条约》的谈判。李鸿章作为中国的谈判代表,与英国谈判大使进行谈判,由于英国人太贪婪,想获得更多的权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当时,德璀琳是烟台海关的税务司,由于谈判地在烟台,他就无形中充当了协调人的角色。而且,从国家关系来看,德国与英国关系不好,从德国的国家利益上讲,德国不希望英国在中国一权独大。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虽然德璀琳是西方人,但他在谈判中,在斡旋中,却总是向着中国一方。这让李鸿章很感动。有这么一个对华友好的西方人,李鸿章觉得应该重用他。于是,谈判结束后,李鸿章就提名德璀琳担任天津海关税务司这个重要职务。当时,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是英国人赫德,因此,李鸿章推荐一个德国人担任仅次于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天津海关税务司,也有平衡制约英国的意味。就是从那以后,德璀琳与李鸿章的交往开始密切起来。二人当时都在天津办公,因此,德璀琳就成了李鸿章座上的常客。
就这样,李鸿章,德璀琳,汉纳根,这三个人被一根无形的纽带联系在了一起,大概是在某一天的宴会上,求才心切的李鸿章问德璀琳,能否推荐一些优秀的德国军事人才来华帮助建设中国的陆军。
德璀琳马上就想起了远在德国的小汉纳根,为什么不让小汉纳根来中国进行他的个人事业呢?
推荐汉纳根来华,德璀琳应该事先与汉纳根通过书信的,当德璀琳1864年,22岁来中国的时候,汉纳根虽然只有9岁,但德璀琳与汉纳根的父亲的时常通信中,是了解汉纳根的情况的。大概过了不到一个月,当汉纳根在他父亲的庄园里无所事事地闲逛时,一个邮差带着德璀琳的信件走进了庄园,又过了几个小时,吃过晚饭的汉纳根父子已经在书房里仔细地研究这封德璀琳写来的信了。到中国去,到被西方人尊称为"东方的俾斯麦"李鸿章身边做他的军事顾问。小汉纳根从没想到的一个巨大的历史机会,也许是一个挑战,就这样出现在了自己的身上。去,还是不去?家人们开始了意见不一的争论,当然,最后的大主意还是要汉纳根自己拿。
去,意味着他将去万里之遥的、被人认为是野蛮人的国土,面对的将是一大堆无法预知的挑战,当然,会有德璀琳叔叔做他的坚强后盾。而且,这也将是年轻汉纳根创立自己事业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是吗?德璀琳叔叔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最终,24岁的汉纳根面对着大家期盼的目光,说,父亲,我去。
就这样,在事先征得汉纳根同意后,德璀琳向李鸿章郑重的推荐了汉纳根,他的这位在德国刚刚退役、无所事事的年轻小友。我们可以想象,在他的推荐中,不乏赞美之词:德国皇帝的外甥,德国将军的儿子,德国优秀的军官等等。李鸿章听了德璀琳的介绍,十分满意,很快就命令当时的大清帝国驻德公使李凤苞正式邀请汉纳根来华,担任他的私人军事顾问。
于是,在1879年,只有24岁的德国退役上尉汉纳根来到了中国,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中国之旅,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书写了他浓重的一笔。
有两点情况需要说明:第一,汉纳根并不是第一个到中华帝国任职的德国军人。早在1870年,当时德国最大的军火企业克虏伯公司就聘请了普鲁士炮队下级军官瑞乃尔赴中国的淮军供职,担任军事教官。这应该是有记载的最早来华任教习的德国军官。1873年,李鸿章又聘请了德国军官李劢协在天津指导淮军炮队操练,李劢协任职长达3年之久,因工作卓有成效,在1876年他回国时,李鸿章特别请旨赏给了他二等宝星的奖赏。
第二点,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清王朝驻德公使李凤苞在德国积极招募退役军官赴华工作时,德国政府对此采取了放任甚至是鼓励的态度。首相俾斯麦在议会上面对质疑时就说:"我不能阻止退役的德国军官应募中国提供的工作,虽然德国应当站在'文明的一面',但是也不应该忘记我们在远东的重要商业利益。因此对一切足以损害我们德意志和中国的良好关系的事情必须避免。"
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汉纳根与中国结下了一生的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满怀着实现自己理想、开创英雄事业的汉纳根坐上了德国轮船,在大西洋海面上乘风破浪,直驶中国港口天津时,他不禁在想,在中国,我会遇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