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日本警察看到中国的水兵又上岸了,心里出现了杀机,在长崎的广马场外租界和华侨居住区一带,日本警察有预谋地对中国水兵展开了袭击。
当时,数百名日本警察堵住各街道两头,挥刀砍杀手无寸铁的中国水兵。被煽动的当地居民也从楼上往下浇沸水、掷石块,甚至有人手拿刀棍参与混战。中国水兵猝不及防,又散布在各处,结果被打死5名,重伤6名,轻伤38名,失踪5名。日本警察被打死1名,伤30名,此外当地市民负伤多名。
事后,中国北洋舰队的负责人曾开会研究,怎么处理这件事,要不要对长崎进行报复?当时"定远"舰上的英国顾问说,应该让日本人认识到大清帝国的水师是不容侮辱的,建议炮轰长崎,将长崎炸为瓦砾,进行报复。这一方案上报给李鸿章,被李鸿章否决了,他不愿意因为这点小事与日本交恶,决定采取息事宁人的谈判解决方针。但为了威慑日本,事发后,几艘大清国的军舰停留在长崎港,将炮口对准了长崎市中心。 意思很明白,如果谈判没有结果的话,大炮就要说话了。
在中国军舰的炮口下,日本也打消了扩大事端的想法,中日双方通过外交和司法的途径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谈判。开始,日方态度强硬,中方也不甘示弱,甚至在中方谈判者中有人提出了"撤使绝交、以兵相胁"的主张,谈判最后延至1887年2月,双方在英、德公使的调停下,彼此让步才算达成了协议。
协议称:这次冲突是语言不通,彼此误会,没有追究谁对谁非,双方各对对方的死伤者给予抚恤:军官、警官的赔偿金是每人6000元,水兵、普通警察的赔偿金是每人4500元,水兵因伤残废者每人2500元。由于中国水兵死伤的人多,由此算下来,日方共赔给中方52500元,中方付给日本15500元,此外长崎医院的医疗救护费2700元也由日方自己承担。从结果看,至少中国并没有吃亏。
而在日本人看来,"长崎事件"的最终协议是在大清国的炮舰威胁下达成的,是对日本的极大侮辱。于是,日本当局开始在民众之间煽动民族情绪和反华思想,宣扬这次事件完全是清王朝凭借海上武力欺压日本,日本蒙受了耻辱。日本朝野的军国主义思想越来越浓厚,当时深受刺激的日本海军由此出现了一句誓言:"一定要打胜'定远'"。据说,在日本海军军官中,在见面和道别时都要说这句话。
在军国主义思想蛊惑之下,甚至连天真的小学儿童也开始玩起了打击中国军舰的游戏:即把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扮成中国舰队,另一组扮成日本舰队,进行捕捉"定远"、"镇远"的战斗游戏。
李鸿章把北洋军舰送到日本修理本来想借机威慑一下,不料竟深深地刺激了日本人狭隘的民族心理。日本认为,要想称霸亚洲乃至世界,必须先打败中国。为了取得对中国的海上优势,日本开始拼命地发展海军。日方鉴于清朝军舰"定远"号、"镇远"号外观新颖,威力强大,从此不断增加对海军的投入,一求超过中国。
"长崎事件"过后一个月,1887年3月,日本天皇就下令:从内库拨款30万元作为海防的补助费。全国的贵族和富豪们在天皇资助海军建设行为的鼓动下,也都纷纷为海防捐款,到9月底,日本全国的捐款数就达到了103.8万元,这些资金全被用做扩充海军军备、购买军舰。
1888年和1890年,日本军方提出了第七次和第八次海军扩张案,这两次扩张案共购买建造了"千代田"号(2439吨)、"吉野"号(4160吨)、"秋津洲"号(3172吨)、"八重山"号(1584吨)等军舰。日本的海军实力开始超越了中国。
其中我们熟悉的"吉野"号购自英国,时速23节,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巡洋舰。而最初英国是想把"吉野"号卖给中国的,但由于慈禧太后修颐和园,国库紧张,导致北洋水师没有经费了,最后,这艘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就落在了日本人的手中,而"吉野"号也成了中国海军的死敌。由于日本军舰舰龄较短,在设计时吸收了当时世界科技的最新成果,后来居上,在许多性能上已经超过北洋舰队的军舰。中国海军在亚洲的优势地位已经不复存在。
在1890年,北洋海军2000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共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2000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共17000多吨。而到了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排水量72000吨的海军,一举超过了北洋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