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北京市社会建设进程中的魅力社区建设(6)

北京社区魅力指数报告(2008~2009) 作者: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


4。不断丰富社区文化的内容,尤其是要提升社区文化的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的单位已逐步转变为功能单一的利益主体,社区开始承担起更多的社会事务,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转变为更具自主性的社区人。社会结构的转型造成了社会流动的加快和社会分化的加剧,经济体制转轨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传统人际关系的疏远,构筑人际关系和谐的、互助合作的社会共同体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目的。社区文化建设是增强社区居民联系纽带、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目前北京市社区志愿文化已经形成,2009年北京市社区文化建设体现出鲜明的志愿活动氛围,许多社区建立了自主的志愿者组织,由社区内的居民参与,或敬老扶弱,或维护社区治安,或改善社区自然环境等。目前社区文化建设中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社区居民的交往方式有所创新,随着科技尤其是通讯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通讯传媒交往已经逐渐渗透到了社区居民的日常交往当中,除了传统的串门、在公共空间聊天,手机、互联网等方式也已经介入到了居民的社区交往当中,无疑为社区文化增添了现代化的气息。

目前北京市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新社区居民交往较少,居民交往逐渐弱化,互动频率明显不高;社区文体活动缺乏特色,活动相似性高,一种活动类型经常出现在不同的社区之间,不少社区的活动开展数量与形式都较为接近,造成了社区之间缺乏文化层面的识别因素。

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未来北京市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断丰富社区文化的内容,尤其是要提升社区文化的特色:(1)继续树立敬老扶弱的社区价值观,深化社区文化意义。敬老扶弱的传统美德是社区文化在观念层面的体现,社区管理机构或者组织应当以各种形式传播敬老扶弱的观念,并且在组织开展的活动中大力提倡。(2)丰富活动特色,适当制度化社区活动。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是社区文化的直接载体,要培育社区文化就需要丰富社区活动的特色,社区文化活动需要精心设计,以增强活动的吸引力。社区文化活动还应当考虑到不同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群体的需求,考虑不同居民的爱好、追求和意愿,活动内容和形式要新颖有特色。另外,可以通过建立制度化的途径,将一些社区活动固定下来,提高社区文化的刚性程度,有利于培养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3)提供公共交往平台,增强居民直接交流。目前北京市居民在社区生活中的交往仍然以社区公共空间为平台,但是居民在交往频度和密度上有所降低。相当一部分居民已经将串门、聊天等方式逐渐转向网络沟通,尽管这种交往方式能够增加便利性,但是始终无法承担情感桥梁的功能。社区文化建设离不开居民的面对面互动和居民的直接参与。因此,社区管理机构需要保障为社区提供必需的公共空间,并且将社区文体活动与社区公共空间有机结合,将社区交往与社区文化建设融合为一体。

5。努力创造出符合不同社区居民需求的社区参与活动内容及其形式社区参与是社会居民自治的基本体现,广泛的社区参与是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搞好现代化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方法和基础。社区居民自愿参与社区活动或事务的程度,能够反映社区的开明程度、健全水平和活力效度。目前北京市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较强,其中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及志愿活动比例较高,但是文体活动参与率较低,这主要是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以及在2009年举办了大量志愿活动和公益活动,它们很好地带动了居民参与度的提升,并为社区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参与氛围。

目前我国的社区参与仍然停留在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的层面上,具有很强的国家权威动员、群众参与的传统色彩。北京市社区参与建设工作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社区活动特色单一,难以吸引居民,从而阻碍了其社区参与,即使参与社区活动的也以年老者和低学历、低收入、离退休人员为主;目前北京市相当一部分社区在开展社区活动方面呈现一片空白,社区参与平台建设相对不足,使得有兴趣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因为社区没有组织过相关活动而不能参与。

鉴于目前北京市社区参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未来北京市社区参与

建设工作需要努力创造出符合不同社区居民需求的社区参与活动内容及形式:

(1)目前社区活动的参与者以年长者和低学历、低收入、离退休人员为主,这主要还是因为社区活动本身缺乏特色、丰富性,因此未来需要创造出多样化的新颖的社区活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高学历与高收入人群参与。(2)通过宣传影响和塑造居民的参与意愿和参与认知,变居民的被动为主动,使居民的主动参与成为一种常态,从而培育一种社区参与的生动文化。(3)参与平台建设需要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居民能够参与的并不仅仅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社区的建设、社区的管理、在日常生活中维护社区的治安、爱护社区的环境等都是居民可以参与的社区活动。有机、健康的社区参与应当建立一个互动平台,供社区居民与管理者共同就社区的议题进行协商、探讨。(4)对社区参与给予一定程度的制度保障,规范化的做法与步骤有利于增强居民对社区活动与社区事务的信心。

6。形成促进社区新型环境可持续维护的社区居民的新素质

社区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健康、环保、舒适已经成为人们居住环境的新标准。目前北京市社区普遍在卫生保洁、绿化美化以及普及基础建设方面表现出色,能够较好地保障社区居民工作与生活所必需的空间环境,激发了居民对居住社区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虽然北京市社区的自然物理环境较好,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但是社区人文环境仍然存在不足,即社区内的文明程度以及居住管理秩序存在不足。北京市相当一部分社区在停车管理上欠妥,不少社区缺乏文明养宠的行为习惯,极大地恶化了社区的人文环境,降低了社区的魅力度。

针对目前北京市社区环境建设中的问题,未来应当形成促进社区新型环境可持续维护的社区居民的新素质:(1)规范停车、养宠问题,加强社区的人文环境建设。着实加大对老社区停驶车辆的管控力度,从而维持社区内合理的秩序与正常的道路交通运行。与此同时,通过文明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在社区内部大力普及科学的养宠方法,培养居民良好的养宠习惯,树立不扰民、不脏社区的养宠意识,进一步提醒居民带宠物进电梯的注意事项以及规范管理带宠物遛弯的时限。

(2)统筹发展,提升社区整体环境。社区环境建设应当涵盖社区硬件设施建设、社区人文精神培育、社区管理组织指引、社区物业公司管理4个方面,各方面全面发展。同时不同发展阶段的社区环境建设的侧重点也可以有所差异,例如对老平房社区来说,物业部分的工作基本上是由居委会兼任;对村改居社区(比较经常是自建房社区)来说,居民整体往往难以形成统一的社区人文精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