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社区文化:深层魅力(1)

北京社区魅力指数报告(2008~2009) 作者: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


一、社区文化对于魅力社区的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基层组织,社区文化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社区文化对社区成员的人格精神、对社区的整体风貌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和提升社区精神文明程度都有重要意义。

最早使用“社区文化”一词的是美国的奥·梅森(O。T。Mason)〔1〕,但美国的社区文化观念也有偏颇之处:一是他们都着重于物质文化特质的复合体而忽略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观念层面的意识,二是他们对社区文化往往以静态的形式分析,忽略了文化本身虽然有较强的惯性,但始终是可以通过人类的活动逐渐发生变化的。

社区文化是一种综合的社会意识、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是以社区为依托、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的,所表现出来的是社区成员的生活方式、行为习俗、价值观念、知识水平、娱乐心态、审美层次、人文环境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同时社区成员之间的交往沟通方式,也是形成社区文化的一个主要部分。

目前,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已形成了具备地域特色的几种模式。北京西城区提出“大文化”概念,通过社区文化推动社区建设,并且以文化活动为手段来开展

各种经营,从而形成了维系和保持社区文化活动的良好机制。除了北京西城的社区模式以外,上海杨浦区的商业社区文化建设模式、天津河西区的网络社区文化建设模式、武汉百步亭“以人为本、以德为魂、以法为行”的社区文化建设模式等具有地域特征的模式已经引起了学术领域和行政领域的广泛注意。

在地域特征以外,社区文化建设还必须与社区内居民的阶层文化对接。社会学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研究中已经多次证明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就需要考虑到社区内大部分居民的阶层(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以及阶层文化,并争取不打击其他阶层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在本次研究中,社区文化指标主要包含以下6方面:邻里相处融洽程度、邻里互助氛围、社区敬老扶弱氛围、社区志愿服务氛围、文体活动丰富程度、文体活动特色程度。

二、居民感受的社区文化

在对邻里相处融洽程度、邻里互助氛围、社区敬老扶弱氛围、社区志愿服务氛围、文体活动丰富程度、文体活动特色程度6个方面社区文化的调查中,邻里交往融洽度高和邻里互助氛围较好是社区居民最明显的印象,而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的特色程度获得较低评价,这反映出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与不足所在。

1。敬老扶弱彰显社区魅力

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是两种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其他养老模式一般都是从这两种基本养老模式衍生出来的。

一般来说,新生婴儿数量减少、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会导致劳动人口日益减少的“少子高龄化”现象。当这一现象尚不明显的时候,世界各国的养老模式普遍是居家养老。在“未老先富”的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在实行居家养老的同时,国家也大量投资兴办各种养老机构,推动社会养老模式一时兴起。不过,这种方式需要政府投入充足的财政支持,因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将难以持续,而且会割断被养老人与家人的共存联系及情感诉求互动空间,最终不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于是居家养老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回归。

有研究指出,我国应建立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以社会养老模式为辅的“双轨”“多元”养老体系。“双轨”就是指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养老模式,“多元”就是指这两种基本养老模式投资主体、经营机制、服务内容等方面的多样化。〔1〕社区作为家庭与社会的一个过渡地带和衔接体,必将能够对我国的养老问题发挥重要的作用。

不仅是敬老养老,扶助弱者也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和睦相处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社区的敬老扶弱氛围,是社区居民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敬老扶弱氛围的形成,不仅体现在社区各种敬老扶弱活动和社区志愿者对老弱病残居民的服务中,更体现为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在微小细节处对老弱病残居民的帮助和包容。这反映的是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营造的是社区和谐融洽的居住氛围,而这些也能突出社区文化的特质。

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社区在敬老扶弱方面氛围的评价为73。2分,其中58。7%的居民表示社区在敬老扶弱方面氛围好,仅5。1%的居民认为社区在敬老扶弱方面氛围不好。居民评价较高,可见北京的社区在敬老扶弱方面着实取得了不少成效。

案例:朝阳区来广营街道莲葩园社区〔1〕

社区建设了一种名为“社区帮吧”的新社区服务站,包括“残疾人康复中心”

“爱心家园”和“远程在线服务”三项设施服务,并创立了“婚庆礼仪队”“升旗礼仪队”两项礼仪服务,还建设了儿童游乐设施;希望从关心、服务困难群体入手,唤醒所有居民对社区事务、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关心,进而实现“大家帮助大家”、居民之间互相服务和沟通的目标。这个项目由物业公司牵头,并制定了“目标责任制”,目标落实和物业服务人员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保证了项目实施的进程和有效性。“社区帮吧”这种社区服务平台由于服务性强,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物业和业主之间的和谐关系、培育敬老扶弱文化具有借鉴意义。

案例:朝阳区大屯街道嘉铭园社区〔2〕

针对社区中青年置业者多,家中老人白天无人照料的情况,由物业服务中心通过居家老人温暖工程,建立社区老人台账,编制援助计划,设立援助基金,并确立了基金管控与使用的相关制度。项目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照料理念,建立居家老人服务体系。目前物业中心已经为两户因病卧床的老人提供义务照顾服务。通过此方案的实施,物业中心在建立服务体系的同时,积极引导业主,合理安排自家老人的照顾事宜。

案例:海淀区马连洼街道菊园社区〔1〕

2003年建立的残疾人康复站是马连洼街道属地15个社区中设立的唯一一家残疾人康复站。在站内,社区工作者加入了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社区将通过系列宣传,增强广大居民对残疾人工作的认可和参与;还举办了“健康大讲堂”等活动,提高全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和社区居民经讨论研究,确立8支志愿者队伍共计220多人参与并支持项目的实施。

案例:大兴区林校路街道车站南里社区〔2〕

社区以成立编织社来解决社区内残疾人及失业人员的无收入问题。该社区连续三年开办手工编织培训班,使社区内的残疾人和失业人员大部分都接受过培训。成立编织社可以使居民们通过售卖编织物获得一定经济来源,从而改善困难生活。在方案实施中由专门的项目组负责,工作流程规范。由于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居民的积极性高。

调查发现,户籍在北京其他社区的居民对目前居住社区的敬老扶弱氛围评价较差;1990年以前建成的老社区的居民认为社区敬老扶弱氛围较好;自建房社区的居民则评价较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