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节: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采访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儿子刘源(3)

真情见证:开国领袖的亲情家事 作者:郭战平


后来新秀又拉着我们东家串,西家串,到各家看看油盐罐子。我们那次回老家,新秀是第一个跟少奇什么话都说的人。这期间少奇几乎没有说什么话,可想而知对他的冲击和震动。

他的那个亲姐姐不久就去世了。

记者:我们知道,从湖南考察回来后,针对当时整个国家经济困难的状况,少奇同志曾有句话:“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这句话在当时震动很大。当年共产党闹革命,就是为了人民解放,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但是1958年后,由于政策的失误,人民生活并没有太富足,作为国家主席,看到这些情况,少奇同志有什么反应?您能谈谈当时的详情吗?

王光美:那次从六姐家出来,紧接着我们又到了浮肿病院,看到了那么多的病人。你想想他作为国家主席,看到他的老家的状况,这是他最了解的地方,他想象再穷再坏,鱼米之乡也不该到这种地步。

在考察期间,少奇开了许多座谈会,向群众道歉。说:“国家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有责任,我们道歉。”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就说,这哪儿是天灾呀,这三分是天灾,七分是人祸呀,你们共产党这么干,就不怕农民打你扁担吗?他确实是把少奇当作老兄老弟才这么说的。

在那儿40多天,少奇一直不停地向人民道歉,同时他也要求老百姓跟他说实话,说真话。他说,把你们的困难都讲出来,困难讲出来我才好帮你,你们也是在帮我们调整政策,改正错误。

回到北京后,少奇把这些事情都在中央会议上说了,包括“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这句话,这是后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非常有名的一句话。以后他也多次讲到这样一句话,说咱共产党再这样搞下去,不怕群众打我们扁担吗?群众打我们扁担是应该的。当时说出这个“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是需要相当勇气的。但是我觉得,他考虑的是社会、国家怎么搞。

记者:在困难时期很多人都吃不饱,营养跟不上,你们家人口多孩子多,那孩子们当时的生活怎么样?

王光美:当时整个学校供应不好,源源(刘源)他们在学校也吃不饱,源源在学校吃什么愣是拿回一块给他爸爸看。所以那时的困难,我们也了解。

一些家长把孩子接回家补充营养,但是我们没有。那时候我们家里也不宽松,孩子们在学校大多吃不饱。亭亭几次在课间操时晕倒了,我就跟少奇商量,想把孩子接回家,因为家里虽困难,毕竟还是有保障。但少奇说不行,还是让他们和大家一样,大家吃不饱,也让他们尝尝吃不饱的滋味。还说现在全国人民吃不饱,孩子们吃不饱,我负有责任,让我的孩子们也尝尝吃不饱的滋味,等将来他们大了,为人民做事,要吸取这个经验,千万别再让人家吃不饱饭。

记者:少奇同志调查回来后,在第二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也就是“七千人大会”上,少奇同志的报告很长,认真分析了原因,总结了经验教训。后来中央提出并贯彻落实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由此,国民经济逐步开始恢复。据说1963年少奇同志还专门去逛过恢复了的厂甸庙会,您还记得吗?

刘源:平常父亲是非常严肃的,偶尔笑一下,我们都很惊讶。所以爸爸很高兴的时候,我们记忆就非常深刻,我印象中逛厂甸就有这么一次。

1961年他下乡去调查后,对他的震动很大,就在他调查中正好主席到了长沙,他们就在那里谈了一次,说无论如何要改正,不正之风不要再刮,食堂一定要散,农村的政策一定要调整。后来政策落到实处还是很有成效的,而且经济恢复得挺快,半年多就开始回转,到1963年1月,经济就开始明显好转了,也开始恢复厂甸庙会了。我舅说,叫这些孩子一起去逛逛厂甸吧,大家都很高兴,厂甸很热闹,我们几个小孩就去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