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利的我们来说,生活的苦痛,常常来自我们永远不得满足的欲望。今年我有幸买了一套房,高兴之余,又想着买一辆奥迪,买了一辆奥迪,又想着应该有一座别墅,有了一座别墅,又想着什么时候能像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一样,花上几千万美元,到国际空间站旅行当我们眼前的收益远远追不上自己的欲望时,我们便常愁眉苦脸,却不会想着我们的获得收益并非越多越好,因为收益的增加常常伴随着成本的增加,如果成本的增加大于收益的增加,那再贪图某项资源就得不偿失。
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世俗的“正常人”来说,自然是希望自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但是,任何一个人所能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需要付出成本,即使你有大把的钱,每天可以到北京的后海去玩乐,你实际上也得考虑是用傍晚的时光去喝咖啡呢,还是去听一场无聊的音乐表演消磨时光 生命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同一个时间点上,你只能选择一件给你带来最大收益的事。
当那些能到北京后海消费的富人们正为过多的选择感到为难的时候,经济学算是给他们帮了大忙(对穷人们来说,经济学虽然也很有用,但通常情况下,穷人们拥有的选择项常常少得可怜,大部分时候不得不蜗居在方寸之地看看无聊的电视而已)。经济学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就是因为它宣称能帮助我们这些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利的人做出最有可能不会后悔的决策。例如,如果正在一家收入颇丰的企业工作的你,计划今年报考一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那么,你是如何做出选择的呢?精明的经济学家们首先会建议你考虑自己所受的很多资源的限制:你需要考虑怎样解决读研究生的学费、你是否能有三年充裕的时间读书、你的能力是否足以保证你顺利毕业、如果单位不答应解除劳动合同为此你需要赔款又该怎么办?
但是,即使这些资源限制已经解决,你还不能立刻做出是否报考读研究生的决定,你还得算算读研究生是否合算。在经济学家们看来,读研究生的成本不仅仅是学费,还包括一去不回的时间:如果你这三年不读研究生,那么你可以赚取工作的收入,并且以你的能力,很可能在三年之后升职。读研究生的真正成本是你放弃这个选择所获得的最大收益:工资、职位升迁和你支付的学费用在别的地方能取得的最大收益,而不仅仅是你支付的、目前越来越贵的那几万块钱学费,这些你必须放弃的东西,便是经济学所说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当然,如果你此时刚好谈了一个女朋友,而读研究生的话,由于两人不在一个城市,这段恋情很可能告吹,那这个机会成本还包括这段恋爱的收益。
机会成本是我们利用某项资源试图有所收益时,我们不得不放弃的、这项资源在其它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如果你要做出一个将来不后悔的决策,你所得到的收益就应该大于自己放弃的其他收益。你选择读研究生,是因为你预期毕业之后所有工作所得会大于不读研究生继续工作所得。
即便是出于慈善心理的赠送行为,也是理性人满足自我欲望的最大化行为。例如《红楼梦》中的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凤姐送了二十两银子给刘姥姥。凤姐表面上看“失去”了二十两银子,事实上却有了无形的收益,这样做既维护了贾府的名声又挣到了一笔人情。
本来,这二十两银子是“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凤姐的托辞),现在却给了刘姥姥,这里,凤姐做出这样的选择,从经济学的理性人角度来说,是因为送给刘姥姥比拿去做衣裳能得到更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