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一位名叫琳达的女士,31岁,单身,性格外向,哲学毕业。在学校期间关心歧视和社会公正问题,参加过反核武器示威活动。那么,她可能是个什么样的人?选项有以下两个:
1、她既是银行职员又是个女权主义者。
2、她是个银行职员。
你选择哪个答案呢?是1吗?哦,没错,女权主义者比较关注社会公正问题。的确,大部分人都选择了1。但是,且慢,你为什么不选择2呢?按照概率论的知识,琳达即是银行职员又是个女权主义者的概率远远低于只有一个条件的2。也就是说,只要读过初中,了解一点概率的人都会知道,即是银行职员又是个女权主义者的人数肯定是远远少于银行职员人数,然而,我们大部分人偏偏选了概率更低的1。
实验二:
(1)卡尼曼准备了几十个印有校名和校徽的杯子来到教室,这个杯子在学校超市的零售价是5元钱,在拿到教室之前,卡尼曼已经把标价签撕掉了。卡尼曼问学生愿意花多少钱买这个杯子?(给出了0.5元到9.5元之间的选择);
(2)第二组:卡尼曼同样地来到第二个教室,但这次他一进教室就送给每个人同样这样一个杯子。过了一会儿卡尼曼说由于学校今天组织活动开大会,杯子不够,需收回一些。卡尼曼让大家每人都写出自己愿意以什么价格卖出这个杯子(给出了0.5元到9.5元之间的选择)。
你愿意用多少钱买下或者卖出这些杯子呢?
结果表明,在第一组学生中,学生平均愿意用3元钱买下一个带校名的杯子;但在第二组中,当需要学生把手中已经拥有的杯子出售时,他们的平均出价却达到了7元钱。这就是卡尼曼说到的“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也就是说,一旦人们拥有了一件物品,相对于还未拥有这件商品的人而言,会对这种商品估计一个更高的价格。一笔损失带给人们的痛苦远远大于等值的收益带来的快乐。相对于收益,我们对损失带来的痛苦更为敏感。
因此,如果你有两个好消息要公布,你可别“今朝有酒今朝醉”,兴奋之余全盘透露出去,最好分次公布,这样好消息带来的总收益最大;如果是两个坏消息要公布,最好是一同公布,以最大程度降低坏消息带来的痛苦,或许还会“置于死地而后生”;如果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和一个较为糟糕的消息要公布,最好是一块公布以冲淡坏消息带来的痛苦;如果是一个糟透了的坏消息和一个较好的消息要公布,最好是分次公布,以免坏消息带来的痛苦冲淡了好消息带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