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界百强企业的寿命

经济学爱上狐狸 作者:何懿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各种以股份制形式运行的企业纷纷涌现。这是企业在市场中确立统治地位的黄金时期,一些实力雄厚的或者有政府支持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积累了令人惊叹的资金。例如美国钢铁公司,在20世纪的前10年,其雇员就达到20万人,到1917年,其总资产达到24.49亿美元,如果用目前的价格换算,大约相当于4 000亿美元;而目前排在世界百强企业前列的埃克森美孚,其市值大约也才3 400亿美元。然而,我们现在很难在世界百强企业中找到美国钢铁公司的身影,其市值目前也才几百亿美元。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让曾经的巨无霸雪上加霜。

不过相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其它的世界百强企业,例如前苏联的布良斯克铁路公司、德国霍汉洛钢铁公司以及美国中央皮革包装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算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前面那些公司的名字早被人忘记,而美国钢铁公司依旧还活着。据经济学家统计,在1912年至1995年之间,世界百强企业中存活下来的企业只有52家;而截止1995年,依旧位于世界百强企业排名的,只有可怜的19家。

我们常认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其寿命往往比小企业长。然而,世界百强企业发展的历史却向我们表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长期成功的经营并不是容易的事。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如果一家企业不能通过创新活动适应外部不断发生的变化,最终的结果便是消亡。奥地利学派的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A.Joseph Alois Schumpeter)认为,只有创新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动力: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会以新的产品吸引消费者或者降低企业运作的成本,给企业带来利润从而走出经济低估;随着企业产出的增加,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人效仿这种生产模式,导致产品的价格下降,企业的利润降低,经济繁荣的动力消失,这时候又需要企业家精神的创新作用,带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著名管理学家、哈佛商学院的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把熊彼特的创新思想应用于具体的商业领域。在克莱顿看来,创新分成两类,一类是立足于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持续性创新,这种创新是对原有产品的优化;而另一类创新则是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更简单、更便宜的产品,这种创新称为破坏性创新。例如很多一流的商学院,他们培养人才的模式就受到诸如通用汽车、IBM、美国钢铁公司人才培养机制的挑战,这些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比如摩托罗拉公司大学、通用电气的Crotonville大学。这些企业的管理人才培育学院使得像哈佛商学院这样的一流商学院面临巨大压力,英特尔和戴尔就宣布不再去斯坦福商学院招收毕业生,因为这些企业自己的人才培育学院能为企业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人才培育机制。这些学院的创立属于破坏性创新。

我们或许会认为创新便是发明创造,苹果的传奇人物乔布斯更是宣称在市场上“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创造与众不同的东西便是“偏执”的一部分。事实上,创新不等于产品的更新或者发明,它更是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使其产出更有效率。这就如我们维持生命所需的食物需求一样,我们可以花10块钱一天吃一个菜,但这给你带来的营养价值远远低于同样花10块钱一天吃两个菜,食物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带来的收益截然不同,这也是营养师存在的价值,他们会帮你降低维持生命健康所需的成本。像摩托罗拉公司大学这样的人才培育机制,能把公司的需求与人才的特点有效结合起来,改变了商学院天天在经典书本中寻找黄金屋的培育方式,因此更具有竞争性。

事实上,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足球的球迷,你只要仔细想想每家豪门俱乐部、每个知名教练走过的历程,你就会明白以创新为动力的“企业家精神”有多重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