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6世纪后期创立茶道的千利休,在他的花园里种植了美丽的牵牛花,在那个年代,牵牛花在日本是很罕见的。当时日本的残暴统治者丰臣秀吉要千利休请他赏花,但他到了花园后,却没有见到一朵牵牛花,因为千利休把它们都移走了。秀吉勃然大怒地冲进千利休的茶室,这是茶客最不该有的举止。
然而,秀吉进到茶室里后,却由怒气冲冲转为平静愉悦。因为在茶室的壁龛里有一朵完美无缺的牵牛花在等着他去观赏。
这朵牵牛花象征着茶道以新眼光看待庸常事物的美学理念。这种重新认识事物,甚至如同初见的特质,是正念的核心。
正念不拘泥于期望、习惯,或过去积淀的重负,所以能让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如同初见。这在禅宗中被称为初始者之心,能从陈旧和熟悉的事物中看出新意,甚至不无惊奇。初始者之心能使人有新鲜的意识。
这种新鲜意识有神经科学的基础。通常我们看见熟悉的事情或听到熟悉的声音(如每天上班路上看到的相同景色,或者卧室里时钟的滴答声),大脑会有片刻把它记录进来,然后再把它排除出去,不再对它发生反应。对大脑来说,这意味着不值得把很多能量放在观察同一熟悉的事物上。
但是每当有新的或非同寻常的事物发生,大脑就会注入能量变得更加活跃,注意力会集中起来—就像一个无聊的一岁小孩突然看见了能让他兴奋的事情,如另外一个宝宝或一条狗。无论何时我们初次看见事物,这种大脑活动的速率加快都会发生。这种现象被称为定向性反应。这种兴奋状态会一直持续到大脑熟悉了新事物。然后,当新事物在大脑的某个分类里被安置妥当,大脑就又开始排斥它了。
厌倦是注意力降低的症状。当我们厌倦时兴趣会减退,大脑活动也相应减少。与之相反,快乐和新奇来自注意力的提升,也由此带来大脑活动的高涨。神经兴奋是由于新事物引起我们的愉悦感,无论是一件新时装、到国外旅游,还是搬动了客厅家具的位置。
但是,我们不必改变环境来使大脑振作:我们能够通过把对已有事物的注意力锐化来做到这一点。全神贯注能消解厌倦,正念能提升大脑功能,打开定向性反应,这一点是在一次经典研究中由经验丰富的禅宗冥思者发现的。这些冥思者正在进行一种正念修行,他们倾听着一种类似于节拍器那样的装置反复发出同一种声音。
没有进行冥思的人听见无休无止重复的声音,大脑在节拍打到10下左右时就习惯了这个声音—他们接受声音的听觉区域事实上已经对声音不起反应了。但是禅宗冥思者,特别是那些经验丰富者的大脑,听到的第40下节拍声还是像第一声那么强烈。换句话说,他们始终保持着初始者的精神状态,具有每时每刻保持敏锐感觉的能力。
正念训练像大多数冥思修行一样,能锐化感知能力。心理学家罗杰·沃尔希在总结对冥思修行持久效果的研究时说:“冥思者报告他们的感知能力变得更敏锐,色彩变得更鲜明,内心世界更容易打开……接受过程变得更敏捷,同情心更到位,内观和直觉更敏锐。”
初次遇到激发兴趣的事,我们注意力的自然特性是开放和有新鲜感的,我们会全神贯注。通过正念,我们可以选择用同样敏锐的注意力来观察人生,并保持注意力的持续。正念给予我们无论何时对事物都如初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