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通常是由于分别是非、美丑、高下、好坏时,自己同时起了好恶或喜怒哀乐的激动状态。从《唯识三十颂》中可以看出,情绪也是一种动能的变数(能变),它是从区别与分辨中衍生出来的。
情绪伴随着我们的感官及认知活动出现,它成为干扰的变数,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效率、精神生活及身心健康。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清醒自在,能够实现自己的潜能,过具有创造性的生活,就必须伏断情绪这种烦恼障才行。
情绪影响我们的思考、判断和生活适应,比如说甲男和乙女一向感情很好,甲男邀乙女去郊游被拒绝,而乙女事后与丙男一起外出。这个情境对甲男而言,一方面产生认知的心智活动,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情绪的激动状态。这时甲男的反应要看情绪对认知作用干扰的情况而定。
倘若甲男具有平静的情绪,他的认知作用比较清楚,这时他会想:我被拒绝了,实在很不幸。现在我要去了解一下,为什么我会被拒绝?如何才能争取她的了解和接受?或者如果再不能被她接受,那么她可能与自己在兴趣、个性和价值观念上不同,我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我可以再找一位朋友,或调适自己,建立相称的友谊。能作如是想,烦恼障即刻降到最少,所以我们称这种想法为正念。正念的行动包括以下两个特质:
它能促进心情的愉快和心智成长;消除了痛苦,解脱了烦恼,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这个念头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反之,如果甲男受到情绪的干扰,产生了“邪念”,就可能有了非理性的想法:我被拒绝、被遗弃了。这实在下不了台,没有面子。这时具有侵略性的人,可能采取暴力性反应;对于一个自卑的人,则会演变出一连串的不合理幻想,例如“没有女孩子要接纳我”“她们可能认为我成绩不好,个子太小……”或者想着“要是我有个好的职位或工作,收入高……那就好了”。最后,自己认为自己无能,因而绝望丧志。这种邪念有两个本质:
它可能毁坏心智的不断成长和喜悦清醒的态度,带来痛苦。
它引起一个不切实际或没有价值的想法,虚掷光阴,并引起一连串的悲怨和压抑。
我们处理生活上的种种问题,大抵运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所学来的知识技能。每个人从小到大,学到的知识经验非常丰富,而且是多方面的,是综合性的。但是在运用的时候,总是被情绪所引起的态度和价值观念所牵引。因此,情绪本身似乎是左右意识,或扭曲意识活动的一种力量。
此外贪、瞋、痴三毒也是烦恼的根源。贪显然是一种不能知足的欲望,它引导一个人强迫自己不断去追求。瞋是不知足时,由挫折感而产生的恶劣情绪。痴是一种强烈的自我中心和对物的迷恋。这些由“心所法”所产生的意识活动,使人无法过愉快喜悦的生活。
为了要使自己能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在意识活动上,必须把情绪、贪婪和执著扬弃,让自己有一个清净的心理状态,把那些属于妄情的假相加以净化,透过空的训练,把它放下。《成唯识论》中说:
实我实法,都无所有,
但随妄情而施设故。
我们每天执著于自我意识的活动,把它误以为是如如实实的“我”,那是错误的。那些都是虚妄的情绪引起的意识活动而已,如果我们被这些虚幻的东西牵着走,必然有很多的烦恼和痛苦。
当我们把妄情放下时,我们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发现自己能够清醒地感受,真正回到自由的心智,有了正确的认知和信念。为了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透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改变自己:
第一、正确地认识自己虚妄的情绪作用,避免作茧自缚。要修正一下僵化的生活观念,并以欢喜心去接纳生活,请注意!烦恼与困扰来自妄念。
第二、清醒的意识,不但是要能接纳自己,而且要学习突破自己生物学上的特质和自我成见的限定。这样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与适应生活的智慧。
第三、净与觉使自己与别人之间存在的障碍得以消除,从而建立和谐气氛和相互接纳的态度,同时感受性也跟着提高。
第四、人必须透过重新学习,使自己生活得更清醒、更丰足、更能实现人生的价值。重新学习必须克服心理上抗拒学习的潜意识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