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醒觉与实现的生活(1)

清心九书2 作者:郑石岩


若见无为入正位者,

终不复能生于佛法,

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

又如植种于空终不得生,

粪壤之地乃能滋茂……

是故当知一切烦恼(实现的生活)为如来种。

——《维摩诘所说经》

说明:

若把消极的厌世当做成佛的正道,

将永远不可能悟入佛法的甚深了义。

我们必须认识,

烦恼和辛劳是菩提的素材,

好像花木需要腐质的泥土一样。

如果我们把植物种在虚空中,

就永远不能生长茁壮。

把它种在粪壤里头却能滋长繁茂……

所以当知一切烦恼和辛劳,

能砥砺我们见性,

烦恼即是如来的种子。

依唯识家的看法,人只有从潜意识业力中解脱出来,不再被它紧紧束缚,不再无奈地被它牵着走,才可能生活得自在圆满。为了要达到这个崇高的目标,就必须把业力的种子引现出来、实现出来;其中善的部分,让它自然地流露,至于那些足以引发障碍的欲望和本能,则必须透过转识成智的功夫,经过升华而实现出来。所以实现成为生活的中道义,也成为生命的唯一的、崇高的出路。透过生活的实现,成就了天台宗所谓的“一切种智”,表现了意义丰富而又纯净的生之智慧。它是圆满的、自由的、实现的。

我们不可能用压抑潜意识中业力的因子,而成就正等正觉。我们更不可能纵容野性的原始欲望,而获得良好的精神生活。唯一的出路是生命的实现,它是善良本性的流露,是欲望的升华与创造力的实现。它透过醒觉的修行与砥砺,真正地实现了生命之光,把自己提升到高层次的精神世界,那个大乘菩萨的胸襟和救苦救难慈悲的行动者。

上述的菩萨行代表了生活的实现,但就整个精神生活的提升过程中还没有证入究竟的圆满,而必须在实现之后,从禅定中脱胎换骨,证入空谛,那时才大发智慧,得大自在,证入一真法界。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襟怀”的佛性,才完全地流露出来。

现在我们要讨论前半段“实现的生活”,这是大乘菩萨行的阶段,也是世俗生活得以提升的过程。它的第一个本质是醒觉。因为我们生活在多欲多刺激的环境下,如果失去觉照,根本就不可能过实现的生活,更遑论实践六波罗蜜,实现大乘菩萨行了。在《解深密经》中佛告慈氏菩萨说:

善男子!

当知菩萨法假安立,

及不舍正等正觉愿为依为住,

于大乘中修止观。

这意思是说要实践菩萨行,除了过实现的生活之外,还要具有醒觉的心志,时时审度觉察,才可能使心灵纯净,从觉照中发出智慧。醒觉是修止(清净心)和观(审思观察的智慧)的重要条件,所以要经常心怀醒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