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呼唤法治(1)

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作者:杜博奇


随着改革的进行,财富分配两极分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年近70岁的吴敬琏对此忧心忡忡。

在1997年的那封建言信中,吴敬琏曾把国企改革的命脉维系于分配制度,寄希望于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而非以国有经济的多寡来区分政治形态。不幸的是,现实完全背离了他的设想,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国企改革势必会涉及利益调整。这期间,一部分官员利用手中权力,以各种方式处置国有财产,或将其归于自己名下,或售与他人,以致国有资产大幅流失,私人财富隐秘且迅速地上涨。

吴敬琏很早就预见到这种情况。早在1988年,他就引入“权力寻租”这一概念,用以描述转型期社会某些官员利用政治便利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而“官倒”的盛行恰是这一概念的真实写照。

1998年夏天,亚洲金融风暴正当其时。吴敬琏与另一位经济学家汪丁丁进行了一场“关于中国改革前途的对话”,被刊登在当年第11期的《财经》杂志上。在这次对话中,吴敬琏第一次提出了“权贵资本主义”这一名词。其“权贵资本”,是指权力与资本合谋,霸占和垄断社会财富。用吴敬琏的话说,即“原来掌握权力的人可能会利用权力把过去的公众财产据为己有”。

吴敬琏认为,中国最大的危险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继续实行计划经济,另一个就是借改革之名掠夺大众。前者出现的可能性已经很小,而后者则是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和忽视的现象。关键的问题是,采取何种措施把损失降至最低。

随后爆出的官商丑闻更加重了他的担忧。厦门远华案牵出700多名干部,江西副省长胡长清与广西省委书记成克杰因贪污下狱。面对变形走样的市场经济,吴敬琏警告:改革的大关还没有过去,未来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是“权贵资本主义”。言犹在耳,中国股市陷入疯狂。

市场引入了资本,活跃了经济,但也刺激了贪欲和私利。在那个全民炒股的年代,人们被一个个一夜暴富的神话所刺激,变得血脉贲张。而神话的背后,“内部消息”张扬放肆地蔓延。这场扭曲的财富盛宴中,权贵仍是低调的主角。作为“庄家”,他们通常是“内部消息”的直接受益者,非法聚敛财富的同时,极大扰乱了市场秩序,而蒙受最大损失的往往是不明真相的中小股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