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主张国有股减持(1)

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作者:杜博奇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基本上就没有企业债券和股票,资本交易市场更是无从谈起。直到1984年,随着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产生了以债券和股票筹集资金的方式。伴随着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实施,我国的股票流通市场才算初步形成。

1990年,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相继挂牌,象征着我国的股票市场开始了新的篇章,逐步走向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在这一时期,包括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分为两种的:一种是流通股,即上市公司股票中可以在股票市场进行交易的部分;与之相对的就是非流通股,也就是由国家或法人持有暂时还不能够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的股票。

中国股市股权分置,即存在流通与非流通两种股票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国有股限于意识形态的约束,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思维定式绝对不允许国有股全面上市流通,可以说,股权分置是我国改革开放特有的历史产物。

这样安排的本意是保护国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绝对控股,同时也担心资本市场无法承担全流通的市场压力。客观地讲,在资本市场建立的早期,股权分置极大降低了国有企业上市所遇的观念碰撞和利益分配掣肘,承担了很好的缓冲作用。但不难发现,这种安排只是权宜之计,导致“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大股东与小股东利益不一致,市场供需失衡、企业管理僵化等问题,不仅制约着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对企业健康经营也形成障碍,令市场各方叫苦不迭。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股票全流通的预期日渐加强。但每次有传言或者些许行动要进行国有股减持时,都会带来股票市场的阶段性震荡,一减就跌仿佛成了中国股市基于股权分置的一个共同思维定式。

周其仁认为,这样的现象是“按市价减持”造成的,长期的股市两重天,导致流通股的资本溢价远超非流通股的股票价值,如果按市价减持,股民会选择用脚投票的方式进行经济表决。很明显,他们认为减持以后的国有股票已经不值进仓的价格。所以,无论再好的形式,只要宣布按市价减持,股票就会应声下跌。

如此一来,国有股何去何从,就成了中国股改必须跨越而又难以跨越的一个障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