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从物理到互联网的跨越(4)

没有不可能:并不陌生的张朝阳 作者:董国用


 

科学信息研究所小试牛刀

张朝阳的“中国在线”还是个想法,但同样还是大学生的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总裁,却用“欧洲在线”圈到了100万美金。

两人一见如故,一拍即合。

而当时国内的互联网界开始发展,一切都充满机会,这让张朝阳着迷。于是,张朝阳做了ISI在中国的首席代表,回到了中国。

一回国,张朝阳就马不停蹄地展开了工作,租办公室、买办公用具、招聘人才。

公司的业务主要是跟各个信息提供者谈判,然后把信息形成一个数据库,将中国的商业信息同其他新兴市场的商业信息汇集到同一个服务器上,通过互联网传播,为华尔街服务,传播媒介是互联网。

当时,公司地址选在了北京的万泉庄园。这里的环境很恶劣,只有24平方米,墙壁斑驳脱落,房间里没有热水,更没有洗浴用的热水器。白天,烦琐复杂的工作已经让张朝阳疲惫不堪,一到晚上,本想着美美地睡上一觉,好好休息,好为第二天的工作储蓄能量,可是,一躺到床上,他却又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失眠对于一个急需休息的人来说是一件异常痛苦的事情。

张朝阳在美国一直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有饭能吃,落枕就睡,回国后,他却失眠了。工作压力大是造成失眠的原因之一,但是,更为主要的原因还是环境的关系。因为窗户外面有个锅炉,半夜3点老是会轰隆隆响起刺耳的声音。

由于晚上睡眠质量不好,第二天很难做到早起。有时候,早上9点钟第一个上班的员工敲门的时候,张朝阳还睡眼惺忪,慵懒卧床没有起来。

就在1996年的一天,张朝阳清华的一个同学来看他,同学一走进张朝阳的办公室,就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海外归来的高才生却工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错愕之余,他脱口而出:“哎呀,你怎么住在这个地方?这是个什么样的公司?”

张朝阳回忆说:“现在想想,觉得那里真有点像生活在延安或者井冈山的感觉。”

然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延安、井冈山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与敌人顽强地作战,才造就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同样,也正是办公室的破旧和艰苦的环境才造就了中国互联网的领跑者。

经过8个月的艰苦奋斗,张朝阳把ISI基本的数据库建立起来了,并且先于任何其他国家把关于中国的这一数据库弄到了网上。这样的办事效率和对互联网的超强领悟能力让张朝阳在ISI令人刮目相看,也让张朝阳这个来自中国西北的物理学博士声名鹊起。

ISI不是张朝阳的理想。

张朝阳用ISI的平台,自觉积累了足够的行业经验和成绩,他觉得,他自己的互联网梦想,该着手实现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