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正是阎肃所期盼的。儿子好斗,“斗蛐蛐”也是一种“斗”,阎肃要将儿子好斗的秉性引导到斗蛐蛐这“不犯事”的事情上来。并且说不定还能激发出儿子学习自然知识的热情,能有效转移儿子“斗”的方向。
令人称奇的事果然出现了。儿子不仅课外知识丰富了,而且在体育运动上成了班上的一名健将,长跑、短跑,他几乎每次都是第一,甚至连手工课上做手工活他也总是最快。
当时,看着儿子的变化阎肃很欣慰,他知道自己选择的教育方式是对的,路走对了,就不在乎是否遥远,阎肃坚信,总有一日儿子会还自己一个奇迹。
因势利导,“斗”也未尝不是一种向上的动力
第一步是顺势而为,第二步就要因势利导了,而要引导孩子,首先必得让孩子信服,如何让孩子信服家长呢,阎肃取胜的诀窍是信任,信任孩子,并且让孩子知道爸爸是信任他的,让他油然而生出一种“我能行”的豪气。
说起来可能没人相信,从阎宇上小学到大学毕业,阎肃从来没看过一次他的作业,没给他开过家长会,甚至没认真问过他的考试成绩。如果换作他人,一定会认为爸爸不关心自己,不重视自己,但阎肃给阎宇的感觉却是不同,阎宇回忆往事时曾说过:“他好像对我的学习蛮有把握的。记得有一年,因我误了课,妈妈找来一位化学老师给我补课,来了一次后,我就跟她说,不用来了。过了几天妈妈碰见那位老师,问她怎么不来了,老师说你儿子说的不用来了。妈妈回家,气呼呼地说我不听话,阎肃在一旁插嘴说:‘这孩子聪明,你别瞎操心。他说不用,肯定是他会了。’阎肃就是这样,他要是觉得你行的,就绝不再多问。”
正是这种无条件的信任,让阎宇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责任感,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对爸爸的这份信任负责,既然信得着咱,就不能让这个“哥们儿”失望啊!
看着儿子一步步走向正途,阎肃认为是该引导儿子发奋学习课堂及书本知识的时候了。
那时又一个漫长的暑假到了,一天,阎肃带着儿子看了一次古诗文朗诵。见到儿子那痴迷的样子,回家后,他扔给儿子一本唐诗,说:“儿子,你要把这本诗背熟了,任何古诗词、古文就都不怕了。”阎宇斜眼望着爸爸:“是吗?”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看着阎宇的样子,阎肃又加了一句:“我就会背。”
就是这句话,儿子好斗的劲头又上来了,他不服气地说:“您能背,我也能背!”一个暑期下来,书中的唐诗他大部分都能背了。从此以后,儿子走到哪里,阎肃会让儿子适时露一手,背上一首两首唐诗,人们对儿子也就刮目相看,儿子那一颗好强的心也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光会背不行,咱还得理解啊,这解诗的工作自然也落在了阎肃的身上。阎宇背白居易的《长恨歌》时,对其中一句“温泉水滑洗凝脂”中的“凝脂”不解,阎肃就比画着说:“那就是讲皮肤嫩嫩的,莫泊桑写的《羊脂球》知道吧?就像你妈妈做的‘炸羊尾’,用豆沙裹着鸡蛋清在锅里刚炸出来时,焦焦的、嫩嫩的,又白,形容杨贵妃的皮肤就是这样。”
如果说阎肃为儿子解诗不墨守成规,那在引导阎宇上进方面,阎肃就更不按常理出牌,将思想带入生活,又在生活中再顺势点睛地进行一下思想激励。
一次去看电影,阎宇和阎肃先到了,在门口等妈妈。一会儿,妈妈远远地走过来。阎肃的妻子本就是个美人,身材又一直保持得基本苗条,再经过小小打扮了一番,卷卷头发,穿一件入时的皮大衣,阎肃看着,不由得说:“你妈还是很好看啊!”
“噢?”阎宇挺新鲜地看着阎肃,他很少这么露骨啊!
阎肃转身过,以过来人的姿态说:“小子,好好念书,书念好了,钱啊、漂亮女人啊,什么都有了。你看我。”
“噢!原来是这样。”阎宇做恍悟状。
阎肃总是会这样不失时机地鼓励阎宇学习,用阎宇的话说,是“真有一套”!当然阎肃鼓励儿子学习还有一次比较正规的。有一天晚上,妈妈、姐姐和阎宇在家里懒懒地待着,阎肃从外面回来,很焦急的样子:“快快,来看飞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