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辑 让孩子学会生活(4)

做最好的爸爸:一位普通父亲的教子手记 作者:赵海吉


孩子的积分榜

孩子都是有欲望的。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有的又几乎是“百求不应”。也有的父母用钱作为诱饵,孩子考试考好了奖钱,让父母开心了奖钱。更要命的是,奖了孩子钱,又很少告诉孩子如何花钱,结果钱全被孩子填了嘴巴。用积分来实现孩子的愿望,是值得年轻父母尝试的办法。

我的孩子有一次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就凑到我跟前提要求:“爸爸,我们班许多同学都买了变速单车(小轮、无后座的那种),我也想买一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买。一来不能因为人家有,你就一定要有;二来家里也有单车,想骑就骑好了,干吗非要浪费钱?但我没有立即拒绝他,只是说:“先让我与你妈妈商量商量。”这也是许多年轻父母容易犯的错误,往往太容易回答“不”字。我们一般不要一下子回绝孩子的要求,给自己一个缓冲,也给孩子一个缓冲,可以让我们想一下合理拒绝的理由,也可以避免孩子进一步的无理取闹,尤其是在公开场合。

我在与爱人一起做晚饭时,初步商定:孩子还小,骑单车太危险,晚一些时候再买。到吃饭时,孩子又提起买车的事。当时,我有意想考考他的辩解能力,给他出了个题目:“你能说服我和你妈妈,我们就给你买,至少三个理由。”小家伙一开始想耍赖皮,不按常规出牌,胡搅蛮缠了一会儿,看我们没有屈服的意思,抓耳挠腮想了一会儿说道:“你们说我长得胖,买了单车,我放学后可以天天骑一下单车减肥。”我笑着说:“这算一个。”儿子也许受了鼓励来劲了,又说道:“你们现在那辆破单车,又大又不好骑,刹车都不好使。”也是,不与孩子商量还真不知道孩子是这么想的,你听,人家孩子说得没错吧。我冲爱人点点头,我已经基本被孩子“打败”了。孩子还说了几个理由,什么我们小孩子买东西这也不许,那也不许,你们大人到商场一下子就买那么多东西云云。

“买可以,可有条件。”“什么条件?”孩子有些迫不及待。我说:“买一辆单车,三百多元,我和你妈妈每人赞助你一百,剩余的钱,需要你自己挣。”“我怎么挣钱?帮你们洗碗、收拾屋子算不算?”我说:“算啊,咱们用积分的办法吧(这也是学校里老师常用来管理班级的办法),比如洗一次碗加两分,考试考一百分加五分,没有完成作业可要扣分了。只要积分满一百分,你就可以买你想要的单车了!”孩子一下子看到了希望,满口答应下来。

等吃完饭后,孩子第一个抢着洗碗去了,好像他的愿望明天就能实现似的。趁热打铁,我又与孩子商量:“你自己找一张大白纸,画一张表格,写上加分内容与减分内容,看你什么时候可以积到一百分。”孩子照样去办了,自己一个人待在书房里弄了半天。好家伙,还像模像样起了个题目,美其名曰:“积分榜”。下面内容可丰富了,加分部分明显多于减分部分,什么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得到老师的小红花,奖五分(一般低年级的小学生,老师惯用这种奖小红花的手段);作业得了优奖一分;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值日生”等等都有不少的加分!内容基本涵盖了家长所希望孩子得到的东西,这对家长来说可是求之不得啊!

我又引导孩子“丰富”了孩子不太愿意增加的减分部分。我按孩子学习的实际情况,为孩子每门功课划分一个基准线,若某次考试高于这个分数,按高低分可以加不同的分数,低于这个分数,按分数多少,分别扣不同的分数。我又将我不希望看到的孩子的缺点部分,挑重点罗列出来。这样一份真正的“积分榜”就正式“上岗”了,它被方方正正地贴在了孩子房间的门上。

这张“积分榜”有孩子的期望在里面,孩子是认真的。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在一个月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后来,我又做了一些改进,如,积分达到一百分后,孩子可以实现一个愿望,但不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而是由孩子向父母先提出申请,经过父母审批通过后,才可由父母来买单。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先后买了单车、滑板车、各类读物,看了多次电影等等。

当然,父母的期望,如孩子在学习上、品德上的表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教育建议

1.“积分榜”积的并不是分数,而是孩子的愿望、父母的期望。让孩子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劳其筋骨、养其心性、磨炼意志、养成习惯,这才是“积分榜”的本质。

2.“积分榜”既然是个“榜”,就要贴在显眼处,一来好让众人监督、欣赏;二来对孩子是个提醒,对家长这个评判员也是个督促。

3.通过“积分榜”可以将孩子的“大愿望”分解为一个个的“小愿望”,达到一定积分可实现一个“小愿望”。这样有利于孩子积极性的调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