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辑 让孩子学会生活(7)

做最好的爸爸:一位普通父亲的教子手记 作者:赵海吉


脑袋长在自己肩膀上

自己的脑袋当然长在自己肩膀上,但应当自己做主的事情,孩子非要到处“请示”,自己不敢做主,这样自己的脑袋不就等于长在了别人的肩膀上吗?父母应当如何让孩子“我的地盘我做主”呢?也不知是幼儿园的规矩太多,还是儿子太喜欢听话,读幼儿园大班时,儿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征求一下老师或大人的意见。有一次,幼儿园刚放学,我进到校园里去接他,园子地上放着很多孩子们刚玩过的皮球,由于不急着回家,我示意儿子捡地上的皮球玩一下,儿子却非要走到老师前问可不可以玩,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儿子才玩起地上的皮球。

不仅如此,早上孩子起床,会先问一下我们,今天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我们告诉他,你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完全由自己做主。但他穿了衣服,还是不放心地要征求一下我们的意见。尤其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段时间,我们夫妻两人晚上经常要到单位开会,留孩子一个人在家。我们告诉他认真完成作业后,九点钟洗澡睡觉。会刚开一会儿,就接到儿子电话,问:“可不可以看会儿电视?”我告诉他,作业做完了,九点前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

孩子在幼儿期,是需要建立规则意识的,但过分强调规则,会束缚孩子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使其失去自主发展的机会。

为了培养孩子的这种自主意识,我们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逼”孩子自己做主。

有一年过六一儿童节,为了给孩子庆祝节日,我们决定让儿子到商场挑选一件限定金额的玩具。孩子挑来挑去,还是犹豫不决,我们故意不给他任何意见,而且还催促他:“能不能买?不买这次礼物就作废了。”儿子最后终于下定决心买了他最喜欢的一件。

儿子读小学二年级时,一次学校组织业余兴趣班报名,有数学班、写作班、英语口语班、绘画班、象棋班、种植班、体育班等等。儿子从学校拿回报名表让我帮他选,我看了看表格,填写起来并不难,选好之后,后面家长签下字就可以了。我告诉儿子:“兴趣班是自己选感兴趣的项目,如果家长帮你选了你不喜欢的项目,你也不喜欢参加是不是?”记得当时孩子在“绘画班”与“种植班”上工工整整地打了个钩钩。那个学期,孩子下午放学后时不时带回家一些不知名的菜,说是他们自己种出来的。我直夸儿子参加的兴趣班真好玩,不仅会种菜了,而且也让我们尝到了他的劳动果实。儿子自然美得不可言喻了。

有时我们也主动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为我们办点事。如帮我们到小区门外的超市买瓶酱油、买袋盐之类的活儿,基本全由他一人包了。有一次,我们夫妻两人故意带孩子到了菜市场门口,给了他十元钱,让他将晚饭的菜买回来,我们两人在门口等他。结果,孩子不一会儿就拎回来几个他喜欢吃的土豆,一把并不新鲜的青菜,还有剩下的几块弄得皱巴巴、湿漉漉的零钱一起交给我们。当我们问他,土豆多少钱一斤时,他说他根本就没问价钱。这次经历虽还不完美,但孩子能够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已经达到我们的目的了。

通过几年的努力,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他独立决断和自理的能力明显增强了。他小学四年级时,我们夫妻两个都要出差两天,本来想让儿子寄宿在朋友家,可儿子就是不愿意,说他可以自己照顾自己。那两天时间,上下学他一个人回家,饭菜自己做,家里的桶装水没了,也没请示我们,自己打电话让饮水店送水过来。当我们回家时,还帮我们把房间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着实让我们夫妻俩感动了好一阵子。

对于一些无关大局、孩子完全有能力决定的事情,家长最好“装聋作哑”,完全交由孩子自己来决定;对于一些事关大局、孩子没有能力决定的事情,家长应当引导孩子做出决定。这有利于孩子独立思考与自理能力的培养。

脑袋长在自己肩膀上,自己的事情自己要拿主意。这并不意味着事事顺着孩子,由着孩子的性子做事。事关孩子的事情,与孩子多商量一下,多一些民主气氛,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中国式家教中有太多“烧砖式教育”,每块砖多长、多宽、多高,必须是一定的,不允许多,也不允许少。反映到孩子身上,就是孩子的成长之路必须按照父母的意志来设计,孩子报什么兴趣班,穿什么衣服,交什么样的朋友,都是父母说了算。等孩子成年了,学什么专业,考什么大学,毕业了找什么样的工作,谈什么样的异性朋友,也是父母说了算。这样养育出来的孩子是“赝品”,甚至是“废品”,绝对称不上是“珍品”。

教育建议

1.周末不妨让孩子当家做主一天,锻炼一下孩子独自决断的能力。

2.家庭会议,孩子不能缺席,要让孩子有充分的发言权和参与权。

3.养孩子如养花,父母除了浇水、施肥、除虫,至于花怎么长,什么时候开花,父母是决定不了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