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裤裆又破了
男孩活泼好动,这不好好一条裤子,没穿几天裤裆就开了个大口子,是父母帮他来缝,还是让孩子自己来缝?缝裤裆能缝出孩子的一片新天地。在我小时候,裤裆总是爱破,按老人的说法,骑过狗的人,裤裆就爱破。想想也是,邻居大娘家的狗,我可没少骑。等我长大了,才明白过来,破裤裆与爱骑狗没多大联系,也就那么一说而已。我想,极有可能是大人想劝淘气的孩子少去这样欺负狗,以免遭狗咬吧。那时我兄弟姐妹多,父母也没那么多精力管,都是自己动手缝,要不就露屁股了。现在自己有了孩子,孩子又重复我小时候的事情,也爱破裤裆,只不过不同的是,孩子将破了裤裆的裤子向他妈妈一扔,似乎缝裤裆跟自己无关,是父母天经地义要做的事儿。
这不,好好的一条校裤,才穿了没几天,裤裆就张开了一个大“口”。孩子又理直气壮地提着自己的裤子找他妈妈补,他妈妈笑着说:“小鸡鸡长牙了,怎么老是破裤裆?过来,我教你怎么补,下次破了可要自己补了。”孩子不在意地看了一会儿就很自信地说:“这么简单,下次我来补。”没过几天,不争气的裤裆真的又破了。我想这回可要锻炼一下儿子了,说道:“上次你可是说好要自己补的,可不要赖账。”儿子被我这一激,没了退路,硬着头皮找来针和线,先是极其认真地试着将线穿到针眼儿里,可怎么也穿不进去,样子又认真又笨拙。爱人告诉儿子:先将线头用牙咬掉一点,然后用手将线头搓得尖尖细细的,再纫针就容易了。孩子照样子做了,果然容易了许多。开始缝了,针脚缝得歪歪扭扭,大小不一,总算缝完了,可怎么处理多余的线头又让小家伙犯难了。他妈妈又手把手教他如何打结,如何断线。裤子缝好了,儿子故意在我面前炫耀了一番,我借机说:“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以后要自己缝了。”
孩子有了第一次,以后裤裆再破了,反而轮到我们袖手旁观了。孩子的裤裆是不用我们大人帮他缝了。不仅如此,孩子的纽扣掉了,在我们的“诱导”下,也是由他自己缝上去的。这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还可以使孩子更加爱惜自己的东西,养成勤俭的良好习惯。
自己的校服脏了,要知道什么时间该放到洗衣机里洗干净晾出来,好不耽误上学时穿;自己穿的鞋子脏了或是气味重了,要知道及时刷一刷;自己的袜子有臭味了,要及时洗干净,备用的袜子要成双成对地卷成筒。这些生活习惯,必须要教会孩子。
特别是孩子自己的房间,是孩子的一个小天地,也是锻炼孩子的好场所。孩子的玩具、衣服、书籍等东西,必须由他自己来收拾。这一点,我对儿子的教育,经历了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面对儿子杂乱无章的房间,在一次次警告失败后,我真动硬的了。地上的玩具只要不收,在警告无效之后,我均“强行”帮他收到垃圾桶里。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要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儿子读幼儿园时,中午由于我们没有时间去接他,所以只好托管。听儿子说,在托管班里,有位小朋友经常不洗脚,脚很臭,只要他一脱鞋子,整个房间都会奇臭无比。托管班的老师中午不让他上床睡觉,只允许他坐在外面的小凳子上一个人玩。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一名刚离开父母住校的学生,与同宿舍的同学怎么也处不好关系,自己也很苦恼。经过了解,发现这名同学,经常不洗澡,衣服脏了也不会洗,袜子能熏死一头大象!自己的东西也是到处乱扔乱放。而且,晚上经常不顾及同学在睡觉,自顾自地打手机或玩手机游戏。这样的孩子谁会喜欢?
教育建议
1.决不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如果我们帮他做了,他就失去了基本生存能力的锻炼机会,就等于慢性自杀。
2.要让孩子做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不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事情不管不问,这同样需要父母用心安排,及时协助。不可让孩子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