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孩子买过什么样的玩具
“让玩具陪伴孩子度过童年是很可悲的。”你是否认同教育家的这种观点?如果不认同,那么什么样的玩具才是有价值的玩具?德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卡尔·威特,在他的影响三个世纪的儿童教育经典《卡尔·威特的教育》中提到:“让玩具陪伴孩子度过童年是很可悲的。很多人不懂得在孩子幼儿时期利用那短暂的宝贵时光去开发孩子的智力,而一味地让孩子处在无所事事之中,让那些玩偶虚耗他们的美好时光,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无形的摧残,是一种犯罪。”您是否认同他的观点?以下是我的育儿经历与感受。
玩具对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很有帮助的。相信只要您是父母,就都会或多或少给自己的孩子买过玩具。我的一位朋友,将自己孩子的“缺胳膊少腿”的玩具卖给收废品的都卖了几百块钱。可想而知,这位朋友仅在买玩具上就没少给自己的孩子花钱。
我也没有少给孩子买玩具。“死”的、“活”的玩具,会动的、会跑的、会叫的玩具,能画的、能垒的、能遥控的、能编程序的玩具,应有尽有,几年下来,孩子的房间都可以开个玩具店了。玩具柜已经容不下这么多玩具了,只好将儿子不常玩的和残缺不全的玩具一股脑儿装进用来装电视机的大纸箱里。过一段时间,儿子又像捡破烂儿的小老头儿,在纸箱里翻腾出一些久违的玩具来,玩得不亦乐乎。
在婴幼儿时期,儿子玩得时间最长、最感兴趣的玩具大约有两个:一个是画板,一个是积木。
画板,就是可用任何硬物在上面涂画,用一根拉杆一拉可擦干净的那种。孩子都具有画画的天性。从孩子一两岁开始,我就给他买这种画板,一开始他只是画些圆圈圈,或是乱如麻的线条,后来,开始画些似是而非的云朵、太阳、人物。至三岁多时,他能用彩笔画出他心中想象的东西了。画板也由原来的小画板,到后来的大画板,读小学时的他早已不用这种画板了,可画却越画越漂亮。从儿童画到色彩画、素描、国画,他都能用手中的笔来描绘出他的想法。有时我惊叹于孩子的想象力,它已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不寄希望于他未来能成为画家,但我坚信这对孩子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益的。
积木,是一种比较容易买到的“活”玩具。现在有塑料拔插式的,也有传统木条式的。之所以说它“活”,是因为它能“变”,可以用它来建高楼、砌长城、修城堡、搭桥、建塔、造汽车。我儿子很小就喜欢摆弄积木,玩起来仿佛将自己置身于某个情境中,常常玩得饭都不吃。有想象才会有梦想,有梦想才会有实践。积木,就是一种极好的能给孩子带来无限想象空间的玩具。
孩子在长到四五岁时,男孩、女孩对玩具的喜好会产生明显的分化。女孩子比较喜欢柔软的毛绒绒的布娃娃、宠物之类的玩具。她们会把自己扮演成“妈妈”,帮布娃娃穿衣、化妆。当布娃娃“病了”时,孩子又会把自己扮演成“医生”,给布娃娃打针吃药。男孩子却会对打斗类的,如玩具枪、玩具刀剑感兴趣,尤其对电动类的,如电动车、遥控飞机等产生浓厚兴趣。我儿子六岁时能对照说明书,将一部较为复杂的电动小车安装好,并能让它跑起来。很多孩子的动手能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在孩子再大一些时,他已对世界各国的手持枪械如数家珍了。
什么样的玩具对孩子是有价值的呢?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玩物不是给小孩子看的,乃是要给他玩的;若是玩物不是可玩的,那这个东西就不是玩物;若玩物可以激起小孩子的动作,那这个玩物就有价值了。所以我们可以说,玩物的作用,不仅要博得小孩子的欢心,也要使他发生许多动作,丰富他的经验,发展他的个性。”
总而言之,“能激发思想、启迪知识、强健身体、培养美感”的玩具就是有价值的玩具。
教育建议
1.为孩子买玩具,如女士为自己挑衣服,也要多转几家,需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不可滥买,不可不买,要买得值。
2.给孩子多些“活”玩具,少些“死”玩具。画板与积木,都是“活”玩具,对孩子想象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强烈建议年轻的父母,不妨让孩子拥有这样的玩具。
3.小玩具,大视野。玩具不仅仅在于玩,还可让孩子学会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也可以培养孩子珍惜、节约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