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从古至今,有不少人曾把“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作为一个成功的用人策略或管理方法加以效仿。此语出自《旧唐书· 文宗纪上》:“五月任戌朔戊辰诏:‘元首股肱,君臣象类,义深同体,理在坦怀。夫任则不疑,疑则不任。’”
后演变为“疑则勿用,用则勿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意思是指不可信任的人不要任用,任用的人不要怀疑。但从现代人才管理科学角度来看,则应是“疑人要用,用人也要疑”。
所谓“疑人”,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自己不了解或自己不相信的人,二是犯过错误或曾经和自己意见不同以及有争议的人。前一类人是以“自己”
的感觉为依据的,是否真的“可疑”尚在两可,因而不能一概“不用”。每年的大中专毕业、军转干部分配下来,你能了解多少?除了看看档案、听听自我简介,别无其他途径深入了解,但不能因此不用。正常的干部交流、轮岗,都有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程序进行考察、考核过了,你作为一级领导,不可能也不必要再去一一亲自“了解”,但你也不能因此而不用之呀。后一类“疑人”
也不能不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工作就有可能犯错,这是客观规律。如果有错之人就不用,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可用之人了。意见不尽相同是正常现象,属人民内部矛盾,我们党一向要求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或曾经反对过自己的同志,这样的人不用能合适吗?对待有争议的人,关键要看“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如果此人功大于过,从全局、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是该用之人,但用何妨?是金子就让它发光,是人才就人尽其用,这是一条起码的用人原则。
“疑人要用”,这是古今中外的先贤圣哲、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用无数事实证明了科学的理念。下有两例:
中国文学史上曾有两篇脍炙人口的著名檄文:其一是唐朝文人才士骆宾王所写讨伐武则天的檄文,其二就得说是汉末魏初文士陈琳为袁绍所写讨伐曹操的檄文了。陈琳写的这篇檄文,直把曹操骂得狗血喷头。后来陈琳被曹操俘获,当时身边的人都劝曹操杀掉他,但曹操因爱怜其才,不仅不加追究,还命为身边从事,与阮瑀一起任为司空军谋祭酒之职,管记室。此后,军国重要文书,多出自二人之手。曹操虽然多有奸诈之谋,但其不念旧恶重用贤才不失为高明之举。他手下的重要谋士和将领,也多数都是从敌对阵营里分化出来,为他所用,这也是他终成大业的重要原因。
曾经三次连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 罗斯福以善用能人闻名于世。罗斯福内阁中有不少思想激进、有胆有识的革新派人物,哈里· 霍普金斯就是其中之一。霍普金斯担任国民工程建设局长后,以旋风般的速度大规模推行社会救济计划,出色完成了“以工代赈”工作,吸收了416 万失业者参加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失业问题和下层群众的生活急用问题。这种“劫富济贫”的做法直接损害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资本家对霍普金斯恨之入骨,不少有权势的人要求罢免他。但罗斯福不为所动,因为他了解霍普金斯的能力和人品。尽管党内、社会上有那么多人对霍普金斯不满,罗斯福却一直对他加以重用,使得这位“语言尖刻,喜欢吵架”的人权力之大超过了总统身边的任何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有能力的人也可同时是一个有缺点的人。霍普金斯正是一个有争议但却有着很强办事能力的人,对他的大胆任用恰恰表现了罗斯福非凡的政治眼光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