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仅存在于金融市场。在前苏联的解体中我就曾感受到。
理性期待理论并不能解释参与者的思考是受时间限制而不是没有时限的。
我知道自反性和不确定性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我却因2008年这种不确定的程度而感到吃惊。它让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于市场的大致趋势的估测我是正确的,但我却没有考虑到它的易变性。结果,我接受了在易变性影响下无力承担的仓位,并且好几次为了减少风险,我在错误的时机减少了我的仓位。如果我接受的是较小的仓位并且一直坚持下去的话,我会做得好些。通过惨痛的教训,我了解到原来不确定性的范围也是不确定的,有时候甚至是无限的。
不确定性通过易变性表现出来。增加的易变性要求减少风险。
这就导致了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这是导致金融危机中参与者被迫清仓的另一原因。当危机减缓,不确定范围缩小时,随着流动性偏好的停止上升并最终下降,股票市场将会自动反弹。这是我最近又获得的经验。
我需要指出的是,平衡和远平衡状态这两个概念是我在理解复杂的经济现象时引进的,但是它们并不能精确地描述现实。现实永远比我用在里面的二分法更加复杂。最近的危机可以比作是一场百年难遇的风暴,它是由非常多的危机导致的,这些危机可以被看作是5 年或10 年一遇的风暴,能够成功应对这种小型风暴的监管者在应对大型风暴时可能并不会那么成功。
这些大致的观点为解释最近金融危机的特殊假说奠定了基础。
它不是通过我的泡沫理论的逻辑演绎得来的。不过,这两种观点要么同时成立,要么同时不成立。
是这样的,我认为,2007 年的次贷泡沫的破裂导致了一个超级泡沫的爆破,就像是普通炸弹引发了一颗原子弹爆炸一样。美国住房泡沫是十分常见的,2007 年的那次泡沫却因为抵押债券以及组合工具的广泛应用而变得特殊化。在普通的泡沫之后暗藏着一个超级泡沫,它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并且更特别。
越来越多地运用信贷和杠杆作用是这个超级泡沫的普遍趋势。
目前的误解是,金融市场具有自我更正的能力,因此应该放任自流。
里根总统称之为市场的魔力,我却想说这是市场基要主义。20 世纪80 年代是罗纳德?里根任美国总统、玛格丽特?撒切尔任英国首相之时,这种观点十分流行。
这个超级泡沫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是金融危机使它变大的。
由于应该让市场放任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超级泡沫就导致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第一次并且最严重的一次就是1982 年的国家银行危机。之后又引发了许多其他危机,最著名的就是1987年10 月投资组合保险的崩溃,1989 年至1994 年储蓄和贷款的一系列危机,1997 年至1998 年出现的市场危机以及2000 年因特网经济泡沫的破灭。每次金融危机一发生,财政机构就会进行干预、合并或是照顾没落的金融机构或者是应用货币或预算刺激来保护经济。
这些手段加强了信贷和杠杆的作用,但是只要它们起作用,它们同时也强化了市场可以放任自流这样一种错误观念。这种观念之所以是错误的,因为是财政机构的干预才拯救了这一体系,不过,这些危机同样也成功地证实了观念的错误性,所以,它们使巨大的经济泡沫变得更大。
最终,信贷的扩张无法继续,巨大的经济泡沫因此破裂。
次贷抵押市场的倒塌导致市场一个接一个的快速下跌,因为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撤销管制使它们的防火墙瓦解。这就将金融危机与前面的其他危机区分开来。这些成功的检验加强了这个过程,2007 年的次贷危机形成了该转折点。然后危机达到顶点后导致了雷曼兄弟的破产,这导致了财政机构的大规模的干预。
无论是对于普通泡沫还是超级泡沫,我的泡沫经济理论的特点是它无法提前预测对市场的检验是否成功。我认为1997 年至1998 年的市场危机可能成为超级泡沫的逆转点,但事实证明我错了。财政机构成功拯救了市场体系但超级泡沫仍在增大。这最终导致了2008 年毁灭性危机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