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作者:洪向华


10月1日夜晚的北京中南海中共中央驻地,也是彻夜难眠。毛泽东召集书记处成员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朝鲜战争对策。毛泽东的态度很明确:这件事要管;不管,美国侵略者将更猖獗,无论对朝鲜,还是对中国,对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但是,到了这个地步,谁都清楚,要管,就要冒风险。这个风险究竟有多大,成了议论的主要内容。

周恩来出言谨慎,他列举了一些数字:美国一个军仅70毫米以上口径的大炮就有1000多门,同时还有坦克近500辆,而解放军平均一个军才有这样的大炮36门,东北边防军一个军最多也只有290门,况且还没有坦克。再加上美军拥有制空权,解放军的第一批空军最快也要到1951年2月才能有300多架飞机可以投入作战。在装备及火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条件下贸然投入对美作战,是否有利呢?

有些领导人也说到,在经过了多年战争之后,人民刚刚得到和平与稳定,国家刚刚开始进入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建设时期。出兵朝鲜,对美作战,不能不考虑美国向中国宣战的严重可能性,如果在朝鲜作战不能很快取得胜利,即使仅仅形成两军相持的局面,美国必定会变本加厉地实施对中国大陆的空中打击和海上进犯,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严重破坏中国已经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并引起国内的政治恐慌。

现实使得中共中央领导内部对出兵条件的估计变得谨慎多了,顾虑也多了。当然,毛泽东仍旧相信,权衡利弊,出兵比不出兵好。关键是苏联能否帮助解决解放军与美军装备及火力上的差距。

服务员从毛泽东身边的茶几上端走了满满一缸烟头。议论一直到天明,毛泽东缓缓地说了几句:“你们讲的都有道理,可是人家有困难,我们在一旁看着心里不好受呀。”

毛泽东的逻辑虽然没有根本解除与会领导人的思想顾虑,但也没有人提出更有力的反对出兵的理由。第二天,毛泽东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进一步研究和决定出兵问题。他连夜起草了两封电报,一封给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和当时负责东北边防军的第十三集团军司令员邓华,要他们命令东北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入朝作战;一封给斯大林,明确说明: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中国军队能否在朝鲜境内歼灭美国军队,有效地解决朝鲜问题,这取决于苏联援助装备的情况。

在作商议之前,毛泽东和周恩来又作过交谈。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他们一千条道理,一万条道理,驳不倒我们的一条道理。我们和朝鲜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能在一旁看着敌人把朝鲜灭亡了。唇亡齿寒嘛,怎能见死不救呢?另外,为了我们自己的建设也要出兵。”他和周恩来最后定下一个基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0月2日下午3时左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高岗和代总长聂荣臻等,来到颐年堂开会。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大多数同志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出兵朝鲜。

(三)彭德怀临危受命

出兵朝鲜事宜刚有些眉目,谁来挂帅又成为一个大问题。中央决策层最初考虑派粟裕,但粟裕病重,当时正在青岛休养,仍需休养很长一段时间。常委几个同志又考虑派林彪来挂帅,可林彪也在养病期间。

一连几天,中共中央多次举行政治局会议,反复讨论出兵和挂帅问题,争论仍然激烈。

毛泽东认为,出兵援朝已是万分火急,不能再议而不决。既然粟裕、林彪有病不能去,其他人选还是彭老总最合适了。

于是常委们一致同意彭德怀出任志愿军司令员,并把入朝作战的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会议快结束的时候, 毛泽东又提议, 将今天开会的情况以他的名义择要电告斯大林。另外对美国人也要先礼后兵,向他们打个招呼。

10月4日上午,一架从北京飞来的专机,降落在古都西安。中央办公厅警卫处派来接彭德怀的两个人,一下飞机就直奔西北军政委员会办公大楼。当他们急速赶到彭德怀的办公室时,彭德怀正在埋头审阅西北地区三年经济建设的各种计划和图表,准备不久后即向中央汇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