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节:奠定国家富强的经济基础(3)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作者:洪向华


还在1957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就提出了“三个现代化”的思想。毛泽东认为当时国内是处在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还需要有一个巩固的时间。要使它最后巩固起来,必须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坚持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还必须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进行经常的、艰苦的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他说:“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此次讲话中的关于现代化思想的提法,从字面来看只差了国防方面。

1959年年末至1960年年初,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中,他对这一提法作了完善和补充。他说:“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所谓的“原来要求”,就是指他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的三个现代化的要求。至此,“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口号就全面地完整地提出来了。1959年12月24日,周恩来提出:“需要加快建设我们的国家,使我们国家更快地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和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 1960年1月4日,周恩来又说:“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要求,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和现代化国防。这样才会建成一个既富且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1960年2月,周恩来在广东从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读书小组研讨会发言中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内容是“工业、农业、科学、国防四个现代化”。1960年3月18日,毛泽东在同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的谈话中,再一次提到了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他提出和平友好的友邦关系,有利于一切争端的解决。之所以如此,“就是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你们也要安下心来,搞现代化的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和国防,这不好吗?”

总之,在1959年年末至1960年年初这段时期里,以毛、周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频繁使用四个现代化的概念,说明中共领导层就这个提法逐步趋近一致。但由于国民经济局面的迅速恶化,使得当时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国民经济调整这一工作的上面,因此,四个现代化的正式提出还没有提上日程。

(三)“四个现代化”思想的最终完善

从已经掌握的现有资料来看,在党和国家的正式文件里首次公布四个现代化的完整概念的是1961年9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该文件指出三年“大跃进”,使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绩。“这些辉煌的成就,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将会发生深远的影响。”

1961年年底和1962年是中共中央领导层全力以赴进行国民经济调整的时期。七千人大会、西楼会议、五月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和调整措施的出台转移了中央决策层的工作重点。直到1963年以后,国民经济开始好转以后,有关未来发展战略的探索才逐步提上日程。1963年1月28日,周恩来在中共上海市委召开的各界民主人士春节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今年是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的第一年,我们要为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而奋斗。”第二天,他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国过去的科学基础很差。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964年12月21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正式公开宣布我国今后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