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节:我们独立吧(16)

一本书看透美国 作者:曲超


面对这些艰难而关键的选择,那些参加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不仅作出了理性而正确的回答,更重要的是,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树立了在比较、权衡中进行理性选择的典型范例。

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

制宪会议既然是对宪法方案和宪法规则进行选择,那就免不了激烈的争辩和讨论,有时这种争辩还可能导致会议陷入僵局。问题是,如何寻求妥协、达成一致?

在费城制宪会议上,最激烈的争论涉及国会议席的分配规则,尤其在如何分配第二院(参议院)的议席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大邦认为,自己纳税多、财政贡献大以及出更多的兵员为理由,要求在国会中占据更多的议席;小邦则认为,邦无论大小,主权平等,必须按某种平等原则来分配议席,否则,大家就散伙走人。会议的辩论从6月27日持续到7月16日,大邦和小邦在此问题上相持不下,会议陷入僵局。

艰难时刻,富兰克林博士提出动议:每天上午开会之前,聘请牧师主持祈祷仪式,祈求上苍启迪智慧,保佑代表的讨论。

最终,也许是诸位代表与牧师的同声祈祷感动了上帝,代表们终于以妥协、折中的智慧达成了协议。

6月30日,富兰克林主张各执一端的双方设法寻求妥协。他说,制造桌子的木工如果发现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将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双方吻合,桌子就平稳了。按这个道理,双方都应该放弃一些要求,才能联合起来,商量出一个解决办法。

在某种意义上,富兰克林所倡导的妥协精神为会议打破僵局奠定了基础。

7月2日,会议投票通过平克尼先生的建议,设立一个委员会,由各邦选出一人组成,负责设计出一个折中方案。

7月5日,该委员会提出了需要大会一体接受的两条建议。一是众议院的议席按一定比例的人口分配,众议院独享财政提案发起权。二是参议院内每邦席位平等(这一点后来在宪法中具体落实为参议院每邦两席)。

这一方案具有折中性质:前者对大邦相对有利,后者保证了小邦的平等要求。没有前者,大邦不会接受;没有后者,小邦绝难同意。

在7月16日的会议上,来自南卡罗来纳的代表拉特里奇法官站在大邦的立场上点破了这一问题:“大邦现在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决定:让步,还是不让。”

从大邦的角度来看,同意在参议院中实行席位平等制是对小邦作出的重大让步;而站在小邦的立场上,允许众议院独享财政提案发起权同样也是一种让步,因为大邦在众议院的席位多,获得了很大的控制钱财的权力。让步是双方的。虽然采取这种让步行为对双方都有点无可奈何,却也别无选择。

正是基于这一折中方案,会议经过辩论,终于在7月16日,被美国法学家、史学家称之为“伟大的妥协”(Great Compromise)艰难诞生:大邦与小邦之间在国会议席分配规则上达成了一致。

看上去很美?

这部历经200多年,一直沿用到今天的宪法,似乎看上去很美。可是,当我们真的对美国宪法作一个务实的考察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部宪法从制定之时,就存在许许多多的欠缺和不足,其中有很多的问题如果放在其他国家,足够葬送整个宪政。而其中的很多欠缺和不足,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弥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