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三大案迷雾中朱由校登基(4)

大明悲歌:血染天启王朝 作者:木梓


皇帝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太子当然马上表态说,那个疯疯癫癫的案犯要马上处决,不能再拖了。并对众大臣讲,我们父子十分亲爱,你们外臣议论纷纷,如此只能使他们成为无君之臣,我成为不孝之子。

当事人都这么说了,这案子哪还有继续追查下去的必要。皇帝谕示刑部,明确给案子的处理定调,说张差是个疯疯癫癫的奸徒,闯入东宫伤人,罪在不赦,立即处决。太监庞保、刘成严加提审,明确定罪,不许牵连他人。

于是张差被凌迟处死,而两个太监,没有交给刑部审讯,因为害怕供出后面的指使人,便将他俩在宫内用私刑处死。至此,一件意图谋害皇储的案件就这样成了一个葫芦案,死了的只是三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没有更多牵连,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大明朝一场大风波就这样消弭了。

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万历帝的做法是一个最高统治者的明智选择,而太子的表态不但赢得了孝顺、大度的名声,而且经过这场风波,他的皇储地位真正稳固了,郑贵妃再不敢觊觎其位。至于那些要追求真相的官员呢?他们的一腔正义豪气被耗散在政治那个大八卦炉里,显不出多少份量。负责此案审理的王之 遭到反东林党一派官吏的攻击,万历帝将他削职为民。

在封建专制政治面前,有时真相并不重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梃击案"之后,又发生了"红丸案"。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病死。太子朱常洛继位,改年号为泰昌,为明光宗。从当皇帝到死去,正好一个月时间,被称作"一月天子"。在他即位的前十几天,朱常洛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他发内帑(皇帝的小金库)二百万两犒劳边关将士,虽则杯水车薪,也是万历朝很难见到的。他罢了万历朝的矿税,这种税收曾一度使民不聊生,叛乱叠起。他拨乱反正,将由于进谏而得罪皇帝的言官都放了出来,恢复了官职。面对万历中后期官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他重振纲纪,提拔了一批新的官吏,补足了缺额,使国家机器能够正常运转。所有人都翘足而待,新君继位,将会有一番极大的作为。

明代以品尝美食、享受女色为生活情趣,宣扬真乐人生。有个叫袁宏道的人如此倡导道:"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明朝的皇帝也确实个个以身作则,饮食无度,淫乐无度,往往体弱多病,精力不济,命都不长。终于做了皇帝的朱常洛,宛如色中饿鬼,每天晚上都要与数位美女交欢。除宠妃西李、东李之外,郑贵妃更是投其所好,送上八位绝色美女。

到八月初十,朱常洛身体就不行了,召医官陈玺诊视。八月十二,一心想做一个好皇帝的朱常洛拖着病体接见大臣。大臣们见到皇帝形容憔悴,"圣容顿减"。八月十四,便发生了崔文升进药事件。

崔文升本是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朱常洛即位以后,升崔文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御药房。说到太监,不妨将明代宦官体制简单交待一下。

太监都是被阉之人,属"刑余之人"。由科举步入仕途的读书人,历来瞧不起太监,称他们为"阉竖"。竖是小人的意思,这个词用得很准确。由于生理上的缺陷而导致心理上的变态,几乎是太监的通病。

太监之制,始于汉朝。让被阉之人在皇城内服务,不至于发生宫阉之乱,是此举的初衷。明代的宦官虽然没有东汉之末和晚唐时期那些宦官的气焰之凶,势力之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时间之久,握有权力之大,在中国宦官史上也实属罕见。朱元璋开国之后,出于对宦官的警惕,其所用数目,比宋朝更有减少。洪武二年,内宦多种职掌总额只有六十人,几乎恢复到汉代的水准。但自永乐一朝开始,宦官数额就开始大幅增加,经成化、弘治、正德三个朝代的急剧膨胀,宦官的总数已经过万。正德之后,直到明朝灭亡,宦官的数目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