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节:九千岁魏忠贤弄权天启朝(4)

大明悲歌:血染天启王朝 作者:木梓


同时,在魏忠贤的果敢之外还有一种机敏的特质,他孤注一掷变卖了家产,买通了相熟的太监,从而迈进了紫禁城的大门。

在明朝,宫中太监不计其数,想要在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实属不易。魏忠贤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被选入宫,隶属于司礼秉笔太监孙暹手下,当一名小伙计,干些洒扫庭院之类的粗活,并不得志。

很快,他投到太监魏朝的门下,改名叫魏进忠。他曾做过天启皇帝生母王才人的典食,管理王才人饮食。后来,他排挤魏朝,改投王安门下,开始在储备粮棉的甲子库供职。

魏忠贤为什么能受宠于熹宗?大体上,有这样一些原因:

一是他在熹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侍奉熹宗。据说,他身躯壮大,性格开朗爽快,待人热情,真诚。另外他身体灵活,是个运动型的人,"喜驰马,能右手执弓,左手控弦,射多奇中"。和大家一起玩的时候,也经常能逗人开心。小皇孙刚刚懂事,就喜欢跟在他屁股后头玩。因此,魏忠贤对熹宗的一喜一怒了如指掌,引导皇帝极尽声色犬马之好,使其沉迷在游乐为主的生活中不理朝政。

二是熹宗乳母客氏的帮忙。他原本是熹宗母亲王才人的厨子,又渐渐地和熹宗的乳母客氏发生暧昧。在客氏成为奉氏夫人后,他也很快地由"惜薪寺太监"而升为"司礼秉笔太监"。熹宗准许他恢复原姓,又赐予忠贤二字作为他的姓名。客氏的亲信就是皇帝的亲信,从此,他成了皇帝最信任的太监。熹宗对他爱护备至信任有加,对他的擅权百般纵容,动辄称"朕与厂臣"如何如何(所谓"厂臣"即提督东厂的魏忠贤)。

三是无论魏忠贤后来如何地专权,但对于熹宗本人,他始终是忠心耿耿的。这其实也是明代太监专权的一个特征。明代的太监,无论如何专权,对于皇帝本人,却总是无条件地服从。相比较汉、唐时代的宦官动辄杀死皇帝,这种专权充其量也只能说是滥用了皇帝的授权而已。对于熹宗,魏忠贤"服劳善事,小心翼翼",这也是为什么熹宗要在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给他赐名"忠贤"的原因。

四是他虽然一字不识,但记性很好。魏忠贤没上过一天学,大字不识一个。但他让别人替他讲解奏折,把艰深的古文翻成浅显的白话,然后,他发号施令,再让人把他的命令翻成文言,用朱笔书写在奏折上。魏忠贤极为狡猾,他常趁熹宗玩耍兴浓之际,急上奏章。皇帝不屑过问,推托说:"我知道啦,你们好好办事。"从而给魏忠贤窃权之机。

俗话说:"知思图报","滴水之恩,报以涌泉",这是常人最起码的道德原则。但是,这对于狡猾的魏忠贤来说,那只不过是其追逐权力或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而已。他没有"知恩图报"的意识,没有分辨善恶的良知。魏朝、王安是他得以实现人生转折的重要人物,为了实现其人生的跨越,他极尽能事去讨好魏朝,并与魏朝结成兄弟关系。光宗死时,杨涟上疏参及忠贤,他痛哭流涕地求魏朝说情于王安,"力营救之"。朱由校即位初,鉴于"忠贤侵权",诸大臣"欲重惩之",王安只是将其教训一顿,"令其自新"。可以说,没有魏朝,王安,就难以有以后的魏忠贤。但魏朝、王安都没有想到,恰恰是他们曾数次予加提携和庇护的人,到头来成为自己的"送终者"。

魏忠贤还以近乎变态的心理,肆意残害朝臣。廷臣方面,上自大学士部院,下至台省部曹;外臣方面,上自督抚,下至郡邑,几乎把一切异己,排斥净尽,真正做到了"朝署一空"。

解读其中原因,也许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进入。魏忠贤出身贫贱,曾饱尝艰辛,又"目不识丁",自卑感使他对周围朝臣产生一种自惭形秽之感与仇视心理。

所以,当御史周宗建在奏章上说魏忠贤不识一丁,不谙大义时,魏忠贤勃然大怒。这是一般的人都觉得耻辱的事,何况是心性阴毒的魏忠贤呢?虽然只有周宗建一人揭其短,但是在魏忠贤的心里,已不只是周宗建一人,而是整个士人官僚集团。正因为如此,魏忠贤在对待东林士子时,显得异常凶狠和残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